北京大柵欄街道探索創建全國首個老年健康照護社區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鮑聰穎 安格)6月5日,西城區再添民生服務創新實踐。大柵欄街道“紅欄聚力 健康領航”創建老年健康照護社區啟動儀式在護國觀音寺舉行。
胡同裡的“健康照護魔方”正式運轉
活動現場發布的《大柵欄街道老年健康照護社區建設方案》提出,以前門西河沿社區為試點,以001號健康照護師服務驛站為樞紐,構建“4×4健康照護魔方”——通過健康管理、照護培訓、優品推介、康復護理四維功能矩陣及16項服務模塊的立體聯動,實現老年健康服務在胡同裡的“毛細血管式”覆蓋。
健康管理板塊,首創“家庭醫生+健康照護師”雙團隊協作服務模式,為老年人提供用藥指導、在線咨詢等日常照護﹔積極搭建權威平台,開展三甲醫院名醫公益義診與健康講座﹔強化慢病管理,針對慢性病群體實施分類監測與干預﹔引入八段錦、抖空竹教學及書法繪畫、戲曲表演等文化體育活動,促進老年人身心共健。
照護培訓板塊,首期健康照護師培訓班的開課,標志著街道“人才賦能體系”正式建立,70名學員涵蓋社區工作者、失能老人家屬、失業人員等群體﹔培訓體系以《健康照護師國家職業技能標准》為指導,採用“知識傳授+技能演練+素養培育”三維實訓模式,通過醫療機構導師帶教與崗位實操強化能力﹔結業學員享受優先就業推薦,形成“培訓-實操-就業”閉環。
優品推介板塊,融合“文化+科技+康養”元素,開發特色膳食菜單,普及藥食同源理念﹔設立產品展示區,提供“體驗-下單-配送”一站式服務﹔結合胡同特色打造“小而精”適老化改造樣板﹔聯動異地優質資源,推出“候鳥旅居”四季方案,構建“硬件+服務”雙重保障。
康復護理板塊,打通“醫院-機構-居家”全周期服務,專業團隊提供上門康復指導,整合多領域專家資源,評估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設立心理安慰會客廳,提供一對一疏導服務﹔助力家屬掌握康復器具使用方法,加快老年人康復進程。
2026年實現健康照護服務全街道覆蓋
活動現場,大柵欄街道與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簽署“老年健康照護社區”共建合作協議,象征著建設工程正式落地。根據“一年試點筑基、兩年全面覆蓋、三年體系成型”的規劃,2025年重點完成驛站升級與首批人才培訓,2026年實現健康照護服務全街道覆蓋,2027年形成可推廣的大柵欄模式,為超大城市核心區應對人口老齡化提供實踐范本。
啟動儀式后,三甲醫院專家健康講座、公益義診、適老產品體驗等配套活動吸引眾多居民參與,直觀呈現未來胡同養老的便捷場景。
“讓老年人在熟悉的胡同裡實現有尊嚴的養老,在社區中享受更加健康、便捷、幸福的晚年生活,是我們的初心。”大柵欄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探索創建全國首個“老年健康照護社區”模式,既保留了老城肌理與社區溫度,又通過專業化服務提升養老品質,未來,街道將持續優化服務模塊,為全國城市核心區貢獻養老智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