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剎海街道海畔學堂揭牌 街校合作守護歷史文脈與自然生態

人民網北京6月5日電 (鮑聰穎 安格)6月4日,什剎海畔碧波蕩漾,綠意盎然。“青綠海畔·育見未來”主題活動暨北京四中海畔學堂啟動儀式舉行。本次活動由西城區生態環境局與什剎海街道聯合主辦,北京四中北海校區協辦,旨在通過街校深度合作,推動教育與生態保護融合,為什剎海注入新的活力。
啟動儀式上,西城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高宏彥發表致辭,強調了生態保護在城市建設中的核心價值。北京四中北海校區校長夏鵬詳細闡述了“海畔學堂”的創新教育理念——以“任務派送-小組合作”模式為核心,將學生分為跨學科研究小組,圍繞什剎海水質監測、生態調研、文化保護等課題展開實踐探究。“學習不應局限於課堂,”夏校長表示,“什剎海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泓湖水,都將成為學生探索真知的活教材。”
什剎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楊在致辭中充分肯定了街校合作的意義:“這是守護什剎海歷史文脈與自然生態的雙贏之舉。”活動現場播放的《海畔學堂誕生記》紀錄片,生動記錄了北京四中學生深入什剎海街巷、採集水樣、宣傳講解的身影。北京四中學生代表登上舞台,分享了跨學科子項目的研究故事。從他們的講述中,大家感受到了同學們在跨學科學習中所展現出的智慧與擔當,以及這些課題落地背后學校給予的全力支持。這些課題不僅展現了青少年的科學素養,更彰顯了對家園的深切責任感。
在全場嘉賓見証下,“北京四中北海校區什剎海跨學科主題學習基地”正式揭牌。這塊沉甸甸的牌匾,標志著街校合作邁入制度化實踐新階段。未來,該基地將作為連接課堂與湖畔的樞紐,持續開展生態研學、文化傳承等主題項目。
海畔學堂的啟動是教育與環保雙向賦能的創新實踐。它既為學生搭建了知行合一的成長平台,也為什剎海生態文化保護凝聚了新生力量。隨著水質監測、古建保護、低碳社區設計等課題的深入推進,這片承載六百年京韻的碧水青岸,將在知識賦能與全民守護中煥發新生,書寫“青綠海畔”與“萬物未來”的共生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