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劇《李邇王》在京上演 展現地方戲曲魅力

人民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尹星雲)日前,贛劇《李邇王》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來自江西省景德鎮市的樂平市贛劇團,為首都觀眾帶來了一場融合莎士比亞悲劇精神與中國傳統戲曲美學的藝術盛宴,跌宕起伏的劇情、韻味醇厚的唱腔、精彩細膩的表演,深深吸引了京城觀眾。
該劇改編自莎士比亞經典名劇《李爾王》,以“東方程式”解構西方經典,用“饒河調”吟唱人性悲歌,經本土化重構后,實現“西方悲劇內核+贛劇藝術基因”的裂變,成為基層文藝院團“以傳統接駁現代、以地方對話世界”的生動注腳。
為了用贛劇的形式呈現《李爾王》的故事,創作團隊歷時三年、七易其稿,將原著5幕26場濃縮為6場戲。在保留原著精神內核的同時,巧妙融入贛劇獨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避免了“翻譯腔”,力求呈現給廣大觀眾一部地地道道的中國戲曲,一部原汁原味的江西贛劇。
全劇通過西方經典和東方戲曲相結合的創新,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文化的多樣性,更彰顯了中華戲曲的博大精深和開放包容。特別是劇中家國情懷、忠義孝道等戲劇元素的交織碰撞,也給觀眾帶來一次悲劇美的藝術享受,同時留下對人性的思索與啟迪。
值得一提的是,贛劇《李邇王》主創團隊皆由江西本省藝術家組成,全劇演員行當齊全,匯聚了除老旦外贛劇“九角頭”其他所有行當,演出陣容均為樂平贛劇團演員,展現了該團完整的演出陣容和扎實的藝術功底。這不僅使贛劇《李邇王》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古老贛劇的文化基因,更為經典劇目的創新提升、持久打磨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為景德鎮市著力打造的“景德瓷、浮梁茶、樂平戲”三張名片之一,贛劇《李邇王》此前已在江西演出數場,收獲國內外觀眾好評。今年2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召開了《李邇王》藝術創新研討會,進一步打響了“樂平戲”名片品牌。來京演出前,主創團隊在充分聽取來自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對全劇的劇本、表演、音樂、舞美四大板塊進行了精心打磨,此次演出,不僅是古老贛劇藝術的嶄新展示,更是基層院團探索戲曲創新的一次重要突破。
據介紹,依托深厚的贛劇文化底蘊,成立於1950年的樂平市贛劇團,長年扎根基層,年平均演出四百多場次,為最廣大的觀眾群體送去豐富優質的文化產品。而在堅守傳統文化基因傳承的同時,該團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努力推動贛劇“走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喜歡贛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