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啟動協同打造高能級科創平台調研協商,市發展改革委通報
京津冀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區域造生態”協同機制

今年,京津冀三地政協主席會議將圍繞“協同打造高能級科創平台,推動京津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開展協商。昨天,北京市政協啟動該議題調研協商,並組織專家研討,邀請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市經信局通報了有關工作情況。據介紹,京津冀區域共建技術研發及產業創新平台達57個,“北京建能力、區域造生態”的協同機制已初步形成。
市政協:
為推動京津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
打造高能級科創平台是推動京津冀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市政協科教委副主任岳鵬介紹議題調研協商工作方案時說,市政協已成立專題調研組,將立足京津冀協同創新實際,重點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對高能級科創平台提出的主要需求、協同打造高能級科創平台的重點產業科研方向及實踐路徑等三方面開展調研協商,為推動京津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政協力量。
其中,將著重組織委員立足三地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特點,探索如何在現有重點產業領域科創平台基礎上提質升級,打造適應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高能級科創平台。重點關注以科技創新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產學研合作,共同推動鋼鐵、綠色化工、交通運輸等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創新發展,提高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立足京津冀重點產業發展中的產學研深度融合需求,從資源投入與整合、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創新與協同、成果轉化與產業應用等方面,提出重點產業方向上現有科創平台提質升級,更好服務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落地路徑。
市發展改革委: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
近年來,北京市積極推動京津冀協同創新平台建設。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市主動支持和服務雄安新區創新發展,各類創新要素加快向雄安新區匯聚。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為產業主導,累計吸引入駐企業140家,初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此外,京津兩地合作不斷深化拓展,京津產業握手鏈接洽談會成功舉辦,簽約一批重點合作項目,意向投資額超300億元。
該負責人還透露,京津冀區域共建技術研發及產業創新平台達57個,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區域造生態”的協同機制。下一步,市發展改革委將發揮協同平台作用,聚焦高能級科創平台建設,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三地組建國產化人工智能創新聯合體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積極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參與京津冀協同創新,布局10家新型研發機構,聚焦前沿領域,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並發揮其他各類科創平台作用共促京津冀產業發展。
在推動創新聯合體合作方面,本市組織人工智能領軍企業百度聯合津冀30余家企業、院所組建國產化人工智能創新聯合體,推動國產芯片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此外,本市還會同津冀聯合籌備啟動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創新聯盟,推動三地共建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術平台服務網絡,簽署合成生物制造伙伴園區計劃,促進三地資源共享、聯合研發與成果運用。
本市下一步將研究制定促進京津冀區域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持續發揮成果供需清單機制作用,增強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服務能力。還將持續推進京津冀創新生態體系建設,圍繞人工智能和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與津冀創新主體開展深度合作,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記者 武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