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進入楊柳飛絮高發期 科學推進綜合防治

北京採取多種措施開展精准治理。(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供圖)
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 (記者尹星雲)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北京4月4日進入今年楊柳飛絮始發期。全市將進一步強化聯防聯動,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長短結合、多種措施開展精准治理,降低飛絮對市民生活的影響,努力實現“有絮不成災、不成害”防治目標。
物理防治 抑制飛絮飄飛
據介紹,北京市突出重點區域防治,重點關注居民區、公園、學校等人流量大、關注度高區域,尤其是長安街沿線,東城、西城、朝陽、海澱、石景山加大清掃、濕化力度。
今年還突出重點時段防治,強化夜間清掃及上班早高峰前,及時對前日積存飛絮進行濕化和清掃﹔在10-14點果序開裂飛絮高發時段,加大噴水濕化力度﹔晚高峰前,再次進行濕化和清掃,降低飛絮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同時隨時發現飛絮嚴重區域,按照30分鐘反饋的原則,及時開展濕化清掃。
多方聯動 應對飛絮高發期
多方聯動治飛絮,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與市氣象局、市城管委等12個部門緊密協作,將楊柳飛絮防治與安全生產和防火工作、與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與林地綠地日常養護工作、與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深度結合,堅持“應濕盡濕,應掃盡掃”,高標准開展楊柳飛絮預報和飛絮綜合治理。
今年,北京市園林綠化局重點做好源頭管控,加快新技術試點應用,及時進行科學評估,構建完善高效便捷的防治技術體系,組織做好林地綠地飛絮防治﹔市城市管理委將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力度,組織各區、各環衛專業作業單位開展濕化和清掃專項行動,抑制飛絮二次飄飛﹔市消防救援總隊將強化火災風險分析研判,及時應急救援,做好防護安全提示,嚴防飛絮引發重大火災。各區政府、各有林單位也將飛絮防治納入城市精細化管理范疇,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合理安排防治,確保成效。
創新研發新產品 助力楊柳飛絮防治
除了及時、高效、精准的短期應急防治措施,北京市還將通過源頭控制來逐步減少楊柳雌株的數量,長期防治楊柳飛絮。同時加大科技力量攻關,創新研發凝絮劑、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等,助力楊柳飛絮防治。凝絮劑經水份稀釋后結合高壓水槍、霧炮車、甚至無人機可均勻噴洒於樹冠之上,使楊柳絮在樹上粘結、收縮,失去飛行能力,進而減少飛絮危害,起到物理防治效果。凝絮劑為無毒無害、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有機物,在后期經過雨水和光照會自然降解。據悉,目前凝絮劑已經在紅領巾公園等區域開展應用,下一步將加大力度應用。
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是科研人員研發的一種隻吸取飛絮而不吸取其它物質的小型機器,具有重量輕、吸取和收集效果好、效率高、使用方便等特點。根據不同場景、不同需求,其可配置不同重量的鋰電池,也可配備重量6公斤、30個工作小時的背負式鋰電池包。養護工人使用輕便手提式楊柳飛絮吸收機,可快速吸走落地的楊柳絮,及時消除火災安全隱患,賦能平安城市建設。
科技賦能 突破楊柳飛絮治理瓶頸
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處長姜英淑介紹,目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揭榜挂帥”課題團隊和北京市科技計劃有關團隊,正在研發楊柳飛絮綜合防控關鍵技術、裝備創新和場景式應用。
該研究從不同防治場景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將篩選、繁育出的雄性楊柳樹優良種質資源、創新研發的新型控釋長效飛絮抑制劑和生產工藝體系、樹干注射與飛絮吸收裝備等多種前沿技術一體式集成進行場景式應用,構建適用於核心區、公園、學校及居民區等人口密集區的,或者適用於交通高流量區及片林的楊柳飛絮綜合防治技術體系。
加強監測 及時開展預測預報
北京市不斷豐富監測手段、提升監測數據分析能力,利用100處楊柳飛絮專項監測點持續開展楊柳樹雌株果序發育動態變化監測,堅持每日組織園林、氣象專家進行研判,通過園林、氣象等公眾平台及時發布楊柳飛絮高發期預報,科學指導行業部門及時准確開展防治,提醒市民科學有效進行防護。
根據預測預報,北京市即將進入第一個飛絮高發期,主要集中在五環內中心城區,飛絮樹種為雌性毛白楊,而近期氣候干燥,需要嚴防因飛絮引發火災。同時,廣大市民在飛絮季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敏感人群若出現過敏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排查過敏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