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致時光守護人 東城區舉辦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沙龍

2025年04月08日17:11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8日電(記者池夢蕊)4月8日,“堅守·傳承——致時光守護人”東城區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沙龍在曹雪芹故居紀念館舉辦。各位傳承人以“時光的故事”為主題展開了一場非遺與時間的對話。

文化和旅游部於近日確定並公布了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東城區共有11人入選,居全市第一。至此,東城區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總人數已達60人。

此次入選的11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涵蓋傳統音樂、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4個非遺類別,分別為智化寺京音樂代表性傳承人屈永增,玉雕(北京玉雕)代表性傳承人郭石林、楊根連、張鐵城,北京絹人代表性傳承人滑樹林,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衣福成、米振雄,家具制作技藝(北京木雕小器作)代表性傳承人王兆琪,雕漆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志剛,同仁堂中醫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趙小剛,北京蒙鑲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中鳳。這其中,既有傳統文化的的守護傳承,有讓古老技藝的創新探索,共同勾勒出東城非遺傳承的生動圖譜,彰顯了東城區作為首都核心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卓越的非遺保護成果。

東城區是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不僅有故宮、天壇、大運河、中軸線這樣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更有著絢爛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城區非遺代表性項目達225個,位居全市首位。傳承人367名,其中國家級傳承人60名。

近年來,區文旅局堅持將“非遺之城”作為文旅工作的支點,從建立完善非遺保護政策機制、加強非遺人才培養、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促進非遺保護活態傳承等方面綜合施策,通過非遺“煥新計劃”“非遺在社區”等舉措,系統性推動非遺傳承,構建了活態傳承生機勃勃、保護體系不斷健全、創新活力持續涌動的發展圖景。

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建設,制定了《項目認定管理辦法》《傳承人認定管理辦法》《專項扶持資金管理使用辦法》等,不斷健全新時代非遺工作的“四梁八柱”,使東城非遺傳承有序、后繼有人。

實施非遺“煥新計劃”,先后認定兩批、十個“非遺新場景實踐基地”,連續三年開展“非遺煥新”優秀項目扶持計劃,推動非遺進酒店、進商圈、進園區,加速了優秀傳統文化破壁出圈。

2024年,先后推薦非遺項目和傳承人參與文旅部、北京市和東城區主辦、組織的各項主題活動35個,如服貿會、北京文化論壇、世界城市品牌大會、北京市旅游發展大會、多哈書展等,涉及露出非遺項目133次,傳承人100余人。特別是通過搭建完美世界文創大賽的平台,以楊根連大師的金鑲玉工藝為藍本制作的龍年文創玉筆,生動實踐了傳統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024年單品實現收入50萬余元。乙巳蛇年春節期間,推薦剪紙傳承人徐陽的42幅作品參加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團和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在瑞士日內瓦舉辦的萬國宮“迎新春”活動。

東城區副區長王智勇表示,下一步,東城區將不斷完善非遺保護制度和促進體系建設,不斷豐富東城區“人無我有”的文化清單。進一步提升非遺保護協同發展水平,使“非遺之城”的土壤更加肥沃。進一步發揮東城非遺資源豐厚的優勢,充分積極探索文旅融合發展、創新非遺產業等路徑,多方聯動共話傳統非遺的煥新發展。依托新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資源,以活態激發活力,大力推動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打造東城區非遺名片,助力古都文化走向世界。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