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協啟動擴大農村有效投資和市場消費調研協商,市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通報情況
北京農村地區消費水平穩步提高

圍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擴大農村有效投資和市場消費”調研協商是市政協今年的重點工作。昨天,市政協啟動該議題調研協商工作,邀請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通報情況。據介紹,本市近年來逐步加大農村地區有效投資力度,農村地區消費領域呈現消費水平穩步提高、消費動力有所增強、消費形態較為穩定等特點。
市政協
深入挖掘鄉村空間的多元價值是調研協商重點
市政協農業農村委主任李成貴介紹調研協商工作方案時說,市政協將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相關民主黨派市委、各相關區政協等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開展協商議政。調研協商重點包括優選擴大農村有效投資和市場消費的重點領域、優化首都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性重大投資布局、優先支持富民興村的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引導和刺激消費需求增長與有效供給、建立擴大農村有效投資和市場消費的保障機制等五方面。
其中,調研組將挖掘城鄉居民對優質農產品、營養健康、休閑旅居、鄉村文化、體育教育、家政服務等方面的需求增長點及有效供給不足領域,提出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擴大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需求供給的對策建議,重點挖掘鄉村空間的多元價值,研究在改善消費環境、健全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優化消費條件、創造良好消費場景等方面加大投資布局的建議。
市農業農村局
農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能力穩步提升
“菜籃子”供給水平穩步提升,蔬菜產量達到202萬噸﹔國家農業科技創新港等28個重大項目加快落地﹔種業企業年銷售額達127.3億元﹔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產值746.8億元,利潤總額59億元……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亮出去年本市鄉村產業發展“成績單”。
該負責人介紹,2024年,本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游客2286.5萬人次,同比增長3.5%﹔收入35.9億元,基本恢復至2019年水平。此外,去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5.8%,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個百分點,“種業之都”建設取得新突破。本市還提前三年完成了598個村“消薄”任務,“消薄”村去年平均經營性收入達35.5萬元。
在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方面,本市“百千工程”示范創建取得階段性成效,首批12個示范片區、19個示范村基本建成,引入城市創客、涉農企業等新主體150余個,第二批10個示范片區、23個示范村創建正在壓茬推進。
本市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2024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856元,農民消費能力也隨之提高,農民人均消費27349元,比“十三五”末增長30.7%,其中,教育文化娛樂和居住類消費支出分別增長61.2%、35.6%。
市文旅局
鄉村旅游進入全面提檔升級新階段
“本市鄉村旅游正在進入全面提檔升級的新階段。”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共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6個,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44個﹔市級鄉村旅游重點鎮12個,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38個。鄉村民宿3401家,其中全國甲、乙級旅游民宿16家,市級等級鄉村民宿822家。
下一步,本市將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全國甲乙級旅游民宿等國家級品牌項目以及重點文旅項目給予獎勵、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為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還將持續開展鄉村民宿等級評定工作,培育鄉村民宿精品,重點打造“長城人家”“永定人家”“運河人家”等特色民宿文化品牌,支持拓展研學科普、農耕文化、健康養生、沉浸體驗等新產業新業態。
為進一步激發消費活力,本市將圍繞重點時段和旅游高峰期,推出“漫步北京”“騎行北京”“漫游京郊”等品牌活動,推出民俗、山水、親子、田園等不同主題鄉村深度游線路及產品。挖掘新型產業資源,打造S2線旅游專列等文旅消費示范場景和一批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記者 武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