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勵建設功能復合與空間共享的社區會客廳

人民網北京4月2日電 (記者李博)4月1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深化規劃改革專場舉行。記者獲悉,北京有序引導單一功能園區向多功能社區轉變,鼓勵建設功能復合、空間共享的社區會客廳,增強便利服務網點密度和覆蓋范圍,提供5分鐘、15分鐘可及的、便捷優質多元的公共服務。
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架的發展軸
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楊浚介紹,北京已構建了從“市”到“區”再到“街鎮”的規劃傳導體系。其中,中心城區和新城地區共劃分1152個規劃街區,“十四五”期間595個重點發展街區全面完成控規編制,《北京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管理辦法》已施行。
楊浚表示,中心城區要強化服務保障能力,加強與首都功能核心區銜接,統籌盤活存量空間資源﹔平原多點地區要適度承接中心城區功能疏解,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綜合承載能力﹔生態涵養區要保障首都生態安全,強化生態保育,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北京將以街區為基本單元統籌發展動能,對於科創產業類街區,各區要為新質生產力落地保駕護航,推動產城融合。對於商業商務類街區,各區要依托商業消費空間布局專項規劃,打造CBD×三裡屯、麗澤×首都商務新區等國際消費體驗區,推動重點商圈改造提升和地標性消費項目落地。
北京還將規劃加快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架的發展軸,以重點功能區為牽引的增長極,引導要素向軌道微中心、重點功能區等重點發展區域集聚,持續為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空間供給和政策供給。
朝陽推動大三裡屯商圈整體更新
朝陽區探索以控規帶動傳統居住區活力提升新模式,在安貞地區打造城市建成區更新示范樣板。朝陽區副區長劉福澤介紹,在安貞地區創新提出“小微拆改單元+綜合整治片區”的改造思路,加快打造完整社區。實施安貞新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重點打造拾光廣場、外館斜街等公共空間,改造面積6.7萬平方米,改造完成后安貞地區綠化面積可增加近30%。
商圈更新改造方面,朝陽區推動大三裡屯商圈整體更新,建立包含131個項目的更新項目庫。目前,三裡屯路、工體北路等公共空間已完成改造,通盈中心、漫享街區全面煥新,瑜舍酒店、那裡花園正迭代升級。還將深化打造CBD×三裡屯國際消費體驗區,加快太古坊片區規劃建設,持續推動商圈業態升級與服務創新。
濱水經濟發展方面,朝陽區以規劃統籌重點片區建設,形成以河道復興帶動城市更新的創新實踐。改造后,亮馬河周邊客流量增長約14%,商業活躍度增長約32%,成為首都水上國際會客廳、國際旅游消費金名片。
豐台加快推進新發地市場數智化轉型
豐台區強化南中軸地區、西山永定河文化精華區、麗澤金融商務區、中關村豐台園區四大重點功能區引領帶動作用,增強河西地區生態科技組團、豐台站國際商務樞紐組團、五裡店宜居宜業新高地組團、新發地首都高品質生活保障組團四大功能組團發展新動能,加快構建“重點功能區引領、功能組團驅動、街區組團協同、商務樓宇支撐”多級聯動的產城融合發展體系。
豐台區副區長、豐台南中軸地區黨工委書記李國龍介紹,豐台區高標准推進南中軸地區規劃建設,保障國家自然博物館、京東MALL等重點項目落地實施﹔不斷提升麗澤金融商務區金融科技創新示范效應,加快國際金融城、數字金融科技示范園建設﹔發揮中關村豐台園首都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推進園博數字經濟產業園建設﹔加快推進新發地市場數智化轉型。統籌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精華區建設,加快宛平博物館之城建設、園博園升級改造。
長辛店老鎮城市更新項目先行啟動區一期於去年底開街,目前已引入依文國潮時尚中心、宣南書店等品牌,未來將老鎮打造成為首都特色文化空間、豐台河西創意發展新引擎、新老融合發展有機更新示范區。
昌平推動奧北森林公園三期建成開園
昌平區推動軌道上的城市建設,完成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場站及9個軌道微中心、地鐵19號線北延等一系列交通規劃,在建及建成軌道線路8條,總裡程超過130公裡。
昌平區常務副區長倪娜介紹,昌平區接續實施兩輪回天行動計劃,投用項目172個,建成回龍觀體育文化公園、天通苑文化藝術中心等文體設施,新建“雙創”空間60萬平方米,打造清華附小天通苑校區學校周邊綜合整治樣板,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項目已基本完工,回昌路建成通車。今年將加快霍營綜合交通樞紐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清華長庚二期等項目建成投用,實現累計投用項目達到200個。
昌平區推動新老城區共生發展,實現永安古城一期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三角地公園蝶變為打卡新地標。完善城鄉生態游憩體系,回龍觀和天通苑生態休閑公園建成投用,白浮泉公園煥新升級,累計打造無界公園33個。利用拆違騰退土地等建設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34個,今年將加快推進二綠郊野公園環綠道(昌平段)一期等項目,推動奧北森林公園三期等建成開園。
亦庄在台湖片區建設機器人大道
經開區推動要素集聚,引領高精尖產業高質量發展。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伊元甲介紹,在亦庄新城核心區域,形成了以國家信創園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區,以奔馳為代表的高端汽車產業集聚區,以拜爾、賽諾菲為代表的“新藥智造”產業集聚區。
在綜合配套服務區,布局以BioPark國際醫藥創新公園、火箭大街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創新區﹔在台湖片區,建設超百萬平方米的機器人大道和25萬平方米的通明湖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社區﹔在馬駒橋片區落地小米汽車、寧德時代等一批重點項目,形成新能源和高端制造產業集聚區﹔在採育鎮建設高端汽車產業生態配套基地,在長子營鎮設立綜合保稅區,形成“一鎮一產業、一鎮一特色”。
伊元甲表示,對存量項目,經開區實施“彈性增容”政策,把曾經廢棄的底層廠房打造成為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基地,打造“天空之境”北京首個“工業上樓”標杆示范園區。
為做好高層次人才服務保障,經開區按照“15分鐘生活圈”標准,完善教育醫療、商業配套、文體設施,打造“職住商平衡、產教城融合”的復合功能區,實現人、城、產協同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