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北京未來的無限可能

在改革奮進的道路上,北京始終以敢為人先的姿態走在時代前列。新征程上再出發,代表委員勾勒出首都擁抱未來的更多可能。讓AI技術引領醫藥健康領域新變革,讓萬兆網絡為城市編織起毫秒級響應的神經網絡,讓國際消費地標與城市煙火氣交織共生,讓青年活力空間嵌入城市肌理……這些躍動著科技感與人文溫度的建議,既蘊含著代表委員對城市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更為超大城市治理打開更具開放性、包容性、前瞻性的無限可能。
健康之城
領跑“AI+醫療健康”新賽道
AI輔助診斷、病歷分析、智能手術機器人、個性化治療方案制定、健康管理……作為引領未來的關鍵技術,AI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北京是人工智能與醫療健康發展的前沿陣地,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與優勢。”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閆傲霜建議,北京應積極搶佔全球人工智能醫療健康應用領域發展先機,在醫療器械審批改革、垂直大模型開發、臨床醫學創新示范中心建設等方面開展先行先試,加快推動“AI+醫療健康”技術產品在京落地,為推動我國醫療衛生事業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
閆傲霜介紹說,近年來,“AI+醫療健康”領域技術成果豐碩,已經具備較為完整的產品注冊制度,北京在這一領域優勢明顯。她給出一組數字,截至2025年2月,全國獲批第三類醫用手術機器人注冊証81個,其中北京27個,佔比三分之一﹔第三類人工智能醫療器械注冊証101個,其中北京45個,佔比近二分之一。“無論從技術創新影響力,還是從臨床價值潛力上,‘AI+醫療健康’都是未來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爭之地。”
首先要在改革上先行一步。閆傲霜建議,北京應緊抓國家全鏈條支持創新藥械發展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門在京開展AI+醫療器械審評審批改革試點、醫療領域垂直大模型開發和國家人工智能學院建設。用足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北京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研發和行業應用項目,為“AI+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引入更多源頭活水。
技術成果層出不窮的同時,也呼吁著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要充分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通過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推動‘AI+醫療健康’更好落地應用。”閆傲霜建議,在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臨床醫學創新示范中心,以骨科、腹腔、神經外科等手術機器人為核心,建立覆蓋檢查、診斷、治療、康復及健康管理全流程的AI+醫療技術創新集成和高端裝備應用示范中心,以及智能影像創新雲平台。依托該平台,開展以人工智能技術與高質量臨床應用為引領的前沿技術開發,形成更多在“三醫聯動”改革中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
此外,加大醫療機構採購人工智能影像產品支持力度,並開展雲端應用,提升診療精准性、時效性。支持一批具有高水平人工智能技術的重大醫療裝備研發及產業項目,促進生物醫藥、裝備制造、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產業交叉融合。鼓勵以失能老人、重症病人、殘疾人護理康復為場景,結合醫保和長護險設計,拓展人工智能和機器人輔助產品與技術的落地應用。
活力之城
建設高品質的青年發展型城市
如何讓更多青年人才與首都北京雙向奔赴、互相成就?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總規劃師吳晨帶來了自己的新思考,“青年是城市創新活力的核心引擎,北京應高度關注青年發展環境,把青年友好理念融入城市發展戰略,推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持續驅動創新活力。”
頂尖的教育資源、多元化的產業結構、蓬勃發展的高科技企業、優質的公共服務設施、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吳晨看來,北京為青年人才提供了豐富就業機會和良好生活環境,應發揮優勢,以制度創新提升軟環境,凝練多元包容的城市氣質。加強創新創業支持政策的靈活度和適配性,特別是針對需要一定積累的行業,根據行業特點推出差異化、有耐心的長期扶持方案。用好北京創新創業優勢,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專業指導等,幫助解決青年創業群體起步融資難、研發風險高等問題。
“充滿煙火氣的生活、高品質的城市環境,對年輕人有著獨特吸引力。”說到這裡,吳晨講述了一幅宜居樂活城市的美好圖景,“重點打造年輕化、國際化、復合型社交空間,將分散的咖啡店、藝術展館、寵物友好公園等青年活力資源通過主題步行道串聯,形成可探索的城市漫游路線。利用舊廠房或街區改造潮玩空間,開發復合型空間,日間提供咖啡輕食,夜間切換為音樂酒吧場地,建設融合書店、展覽、創意市集的青年社區。激活城市邊角空間,實施‘百個城市客廳’計劃,將高架橋下、建筑夾縫等‘城市負空間’改造為復合型社交節點。在大型綠地嵌入餐飲零售、運動體育、文化藝術等業態,滿足青年人多樣化公共空間需求。”
在便利青年群體生活方面,吳晨認為,應提升城市公共與共享交通友好度,實施“地鐵站最后一公裡”計劃,在日均進出站客流較大的地鐵站出入口建設“共享交通樞紐”,設置智能單車立體停車庫,局部適量投放共享電單車,在早晚高峰試點自動駕駛接駁小巴。鼓勵將封閉圍牆改造為連續商業界面,通過政策引導與空間改造激發沿街界面活力,形成“煙火氣+品質感”共生的青年友好型街道場景。
吳晨建議,推動各類國際交往場所軟硬件配套建設,吸引更多的國際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匯聚北京。打造青年文化精品,建設全球視野下的年輕力品牌引領標杆。
萬兆之城
筑牢數字安全底座
早在2023年,北京就宣布啟動“光網之都,萬兆之城”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前瞻性布局成為萬兆光網為基礎的網絡能力領先、創新應用領先、前沿示范領先的“全光萬兆”樣板城市,打造全市1毫秒、環京2毫秒、京津冀3毫秒時延圈。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說,從“千兆”到“萬兆”,意味著網速更快,對於普通人而言,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幾十秒就能下載一部8K高清電影大片,在家就能體驗裸眼3D。
“網速越快,網絡越開放,安全風險就越高。北京領跑‘萬兆時代’要同步做好網絡安全規劃。”齊向東說,隨著萬兆帶寬給網絡傳輸效率帶來的跳躍式前進,越來越多的視頻、語音等多媒體數據在網絡上傳輸,對安全防控、治理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隻有同步規劃才能形成系統防御體系,事后再打安全補丁會造成更大的資源浪費。”他建議,構建縱深防御的內生安全體系,把安全能力內置到網絡全鏈條中,建立起多層、異構的網絡安全防線,更好迎接“萬兆時代”的到來。
消費中心
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頭好”
“北京擁有古都文化、時尚地標,游客流量大,消費市場‘磁力’強。”作為頻繁來往京港兩地的企業家,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恆通資源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施榮懷十分看好北京消費市場前景。他建議,發揮京港合作優勢,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拓展市場,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施榮懷說,北京是一個“聚寶盆”,既有故宮、胡同這樣歷史悠久的傳統IP,又有SKP、三裡屯這樣的時尚新地標,國際品牌扎堆,本土老字號在創新發展中不斷煥發活力。北京的人口基數和消費能力為消費市場提供了堅實基礎。隨著利好政策出台、經濟復蘇和居民收入提高,消費需求勢必持續增長。
“國際消費中心不是‘建高樓、建商圈’,而是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頭好’。”施榮懷建議,發揮香港國際化程度高的優勢,幫助北京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推動北京品牌“走出去”。借助香港市場運作經驗和聯通世界“超級聯系人”的優勢,把更多優質品牌引入北京,推動北京企業,特別是北京老字號企業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空間,打響知名度。(高枝 范俊生 武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