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文化東城”會客廳開講 單霽翔分享“中軸線的文明敘事”

2025年03月09日09:0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 (記者池夢蕊)3月7日,由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主辦的“文化東城”會客廳迎來年度活動。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北京東城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單霽翔,圍繞“文耀中軸新韻,彰顯紫禁風華”主題,為線上線下觀眾帶來一場關於中軸線文明敘事的深度對話。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與軟實力核心。近年來,東城區全方位推進全國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載區建設,始終將古都保護置於首位,構建起“歷史保護——空間活化——價值創新”的三維治理體系,並通過舉辦“中軸線上”系列文化活動,彰顯歷史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的價值。此次講座成功舉辦,既是對中軸線保護脈絡的系統梳理,也是“崇文爭先”理念的生動實踐,彰顯出東城以文化為引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

2025 年是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建院 100 周年。單霽翔表示,“北京中軸線是一本大百科全書,承載著中華文明的秩序觀與審美觀。”他以“中軸線與故宮的共生關系”為切入點,借助大量詳實的歷史文獻與影像資料,系統梳理北京中軸線的演變歷程。身為曾經的故宮“守門人”,憑借深厚專業知識與豐富實踐經驗,用生動語言、詳實案例,深入剖析故宮的發展變遷與文化意義。作為中軸線申遺親歷者,他回顧了中軸線整治、文物騰退、古建修復的艱辛過程,從規劃制定、項目實施到公眾參與,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與汗水,還現場分享諸多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建筑布局的巧妙構思及背后深厚文化價值。

單霽翔表示,“保護古都不是將城市封存於歷史,而是讓文化遺產成為推動發展的‘源頭活水’。”他引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 年 —2035 年)》中“老城不能再拆”的剛性約束,強調保護范圍應涵蓋物質遺存、社區生態及非物質文化。東城區為中軸線保護貢獻突出,探索創新,如南鑼鼓巷“申請式騰退”模式,保留胡同肌理的同時,通過市政設施升級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實踐“文化遺產惠及民眾”理念,探索出“保護—利用—共享”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北京中軸線是連接歷史與現代、傳統與創新的文化紐帶。從系統保護到可持續發展,中軸線不僅延續禮儀秩序,還被賦予國際交往、文化消費等現代功能,實現從“歷史軸線”向“發展軸線”的轉型。

近年來,東城區以系統性思維統籌保護與更新,以人民為中心推動文化共享,以創新驅動轉化文化價值。以中軸線為紐帶,推動歷史空間功能迭代:正陽門箭樓修繕后引入沉浸式展覽,玉河故道恢復水岸景觀並嵌入文創市集,前門大街通過 “老字號 + 新消費” 模式煥發活力,鼓樓 “時間的故事” 數字展陳將古代計時智慧轉化為交互體驗,吸引年輕群體。這些實踐讓胡同居民收獲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 的幸福,向全球展示千年古都的 “逆生長” 奇跡,讓中軸線在新時代煥發生機。

未來,東城區將繼續以“崇文爭先”為引領,緊扣全國文化中心核心承載區的使命擔當,持續發揮企業、文化機構、專家學者資源疊加效應,深耕古都文化內涵,擦亮特色文化名片。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