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區”建設以來 北京累計實施140余項突破性政策
70余項向全國復制推廣

人民網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董兆瑞)2月26日,北京“兩區”建設金融領域推進制度型開放情況新聞發布會召開。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兩區”建設以來,北京累計實施140余項突破性政策,其中全國突破性政策70余項,形成了70余項向全國復制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連續三年在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評估中名列第一。
據了解,2023年6月,國務院印發若干措施,支持北京自貿試驗區等有條件的自貿試驗區(港)率先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同年11月,批復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其中40%的舉措來自對接國際高標准經貿規則。2025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商務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意見,支持北京自貿試驗區等在金融領域率先試點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
“系列舉措體現了我國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的堅定決心,體現了對北京高水平開放的有力支持和殷切希望。”北京市商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文杰表示,北京各區各部門堅持主動試、自主改,用一年多時間完成綜合示范區2.0方案的152項任務,實施率超過86%,全面落實自貿試驗區率先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首批任務,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台的作用。
郭文杰介紹,北京落地實施了一批首創首試制度,如在全國首批開展增值電信、醫療等領域擴大開放試點,落地全國首家外商投資人體基因診斷與治療技術企業。發布全國首個場景化、字段級自貿試驗區數據出境負面清單,探索打造數據跨境流動的“北京樣本”﹔在全國率先推出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推動職業資格從單邊認可到雙向互認﹔建設全國首個罕見病藥品保障先行區,發揮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的優勢,運用“保稅備貨”模式,推動“人等藥”向“藥等人”轉變﹔推進不動產信托登記制度落地。
同時,北京還推出了一批暖商惠商舉措。如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與《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成員方合作,落地全國首個全環節、分布式貿易數字化實單試點﹔實行“合格保証+符合性驗証”檢驗監管模式,實現進口機電設備“分鐘通關”﹔率先實施預裁定依申請展期制度,大幅節約企業通關成本。持續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出台《北京市外商投資條例》﹔推出“北京市全球服務伙伴計劃”並為首批13家伙伴企業授牌﹔完善外資企業圓桌會議機制和“閉環式”訴求響應機制,舉辦數百場外商投資企業圓桌會議等。
“在制度創新和服務提質的帶動下,北京法巴天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德信保險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標志性項目在京落地,賽諾菲在華最大單筆投資也是全國首個跨國藥企生物制劑原料藥項目在京啟動,禮來、輝瑞等8家知名外資醫藥企業加碼投資北京。”郭文杰介紹,2024年,北京新設外資企業2012家,同比增長16.4%,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增幅6.5個百分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