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多彩文化活動陣地 大興區觀音寺街道綻放文化“繁花”

從曾經文化資源匱乏的困境中起步,到逐步鑄造起堅實的文化根基,再到如今綻放出絢爛的文化之花,“書香觀音寺”從一個願景,逐漸成長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號,滲透到居民生活的角角落落。
萌芽破土:文化種子緣何種下?
觀音寺街道成立之初,社區活動室的書籍寥寥無幾,居民日常休閑和精神文化生活匱乏單一。街道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后,決心以文化為突破口,重塑社區活力,就此播下“書香觀音寺”的種子。
為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觀音寺街道克服困難,整合各方資源,很快,社區文化活動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基地應運而生﹔開闊平坦的文化廣場又見體育公園、別具特色的室內文化活動空間——觀音寺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社區文化室、24小時閱讀空間成為居民文化活動的好去處﹔同時,街道還建設了具有轄區特色的“又見”系列文化空間——又見書院、又見書社,在此基礎上,街道積極整合資源,在轄區內構建起便捷的閱讀網絡,通過合理布局閱讀網點,優化居民的閱讀體驗,讓居民能夠輕鬆借閱書籍、參與閱讀活動。這些舉措共同為居民構筑起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陣地。
書香深耕:文化幼苗如何挺秀?
文化的蓬勃發展,需要持續且多元的養分滋養。讀書會、非遺剪紙、文藝演出、朗誦、少兒圖書跳蚤市場……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悄然滲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書香觀音寺”系列閱讀活動,如同一條絢麗多彩的絲帶,緊密串聯起居民的精神世界。每至二十四節氣節點,居民們身著古裝,吟誦經典詩詞,在悠揚頓挫的韻律中,深刻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每到假期,親子共讀活動為家庭增添了溫馨的氛圍。家長與孩子一同沉浸在繪本故事的奇幻世界裡,他們攜手探索書中的奧秘。在共讀過程中,親子關系愈發親密,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也悄然生根。
除了閱讀活動,文藝演出同樣為“書香觀音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蔚然大觀﹒音傳萬家”群眾性文化展演是居民們展示才藝的絢麗舞台。舞台上,歌聲婉轉悠揚,舞蹈靈動優美,小品相聲詼諧幽默,引得台下觀眾歡笑與掌聲不斷。各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定期舉辦的文藝演出,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盛宴,豐富業余生活。
全民閱讀與“又見眾藏”圖書漂流活動則讓知識在居民之間流動起來。每一次書籍的流轉,都是一次心靈的交流,拉近了居民之間的距離。此外,觀音寺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又見書社和又見書院,全年不間斷地舉辦各類讀書活動,從專業的文學講座,到輕鬆的讀書分享會,再到充滿創意的主題閱讀活動,為讀書愛好者們搭建了一個廣闊的交流平台。
碩果累累:文化繁花因何飄香?
歷經十五年的精心培育,觀音寺街道的文化之花綻放得絢爛奪目。如今,這裡擁有46支文藝隊伍,涵蓋了舞蹈、書法、美術、戲劇、民間文藝等多個領域。舞蹈隊用優美的舞姿展現生活的美好﹔書法隊伍用筆墨書寫人生的詩意﹔美術隊伍用色彩描繪世界的絢麗﹔戲劇隊用表演演繹人間的百態……每一支隊伍都充滿活力,成為了社區文化的亮麗風景線。
2024年4月,觀音寺街道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的成立,為街道的文化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舞蹈家協會、攝影家協會等專業組織的成立,為文藝愛好者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街道整合轄區資源,結合“國門首站觀音寺”微信公眾號,定期舉辦線上線下攝影展,讓居民們用鏡頭記錄生活的精彩瞬間,展示觀音寺街道的獨特魅力。
觀音寺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伴隨著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步伐,觀音寺街道將繼續秉持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初心,全方位深化文化建設工作。未來,將進一步加強文化品牌建設,讓“書香觀音寺”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同時,將積極推動文化與體育、旅游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探索文化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為觀音寺街道的文化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