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穩、勢好、質優” 北京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交出優異答卷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 (記者池夢蕊)“形穩、勢好、質優。”1月15日,在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鑫用這三個詞概括了北京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形勢。
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召開。 人民網記者 池夢蕊攝
經濟運行 “形穩”,總體平穩且穩中有進
2024 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困難,北京市積極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精准實施逆周期調節,推動一系列政策落地生效,經濟運行呈現前高中落后揚、回穩向好的態勢。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預計達到5.2%左右,彰顯經濟大盤穩定。面對重重挑戰,北京打出政策“組合拳”,大力推進“兩重”“兩新”工作,86個“兩重”領域重大項目全部開工,“兩新”政策帶動1-11月設備購置投資增長37.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分別增長9.2%、25.5%。同時,房地產調控政策適時優化,市場交易逐漸回暖﹔政府資金引導精准發力,提前下達2025 年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100 億元,8支政府投資基金帶動社會投資286億元,1-11月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6%。
全年接待游客數量達3.71億人次,體現服務消費增長穩定。北京依托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資源,持續完善旅游服務體系,推動景區取消預約、博物館試點延時開放,提升大型活動舉辦便利度。2024年成功舉辦1931場次大型活動,同比增長20.9%,全年接待游客數量增長12.5%。此外,不斷優化境外來賓支付等服務環境,外國游客可用境外銀行卡“直刷”乘坐地鐵,全年接待入境游客394.2萬人次、增長186.8%。
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全年用於培育發展新動能的資金達123億元,凸顯投資支撐穩定。北京市深化政府投資體制機制改革,出台專項政策支持生物醫藥、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產業發展,1- 11月全市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40.5%。安排70億元用於促投資真抓實干獎勵,激勵各區推進重大項目,全市開工備案項目比例達1:3.4,創近年新高,640項市區重大項目全部開工,總投資近6000億元。
高質量發展 “勢好”,態勢向新向好
2024 年,北京市在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優化、協同發展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高質量發展勢頭強勁。
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預計達6% 以上,創新態勢良好。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突出,擁有7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發展、29個科技設施平台進入科研狀態。2024年北京地區58項成果獲評國家科技獎,佔全國28.7%﹔116家企業入圍全國科創企業500強,佔總量的23.2%。同時,加強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體系創新,“三城”超280項成果在 “一區”落地。
高精尖產業發展呈現3個“1”的“北京速度”,經濟結構向好。數字經濟領域,北京上線人工智能數據運營平台,智算總規模超2.2 萬P,每秒可計算2200億億次﹔先進制造領域,1-11月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產量分別達234億塊、25.2萬輛,每分鐘可生產集成電路4.9萬塊、新能源汽車0.5輛﹔自動駕駛領域,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完成600平方公裡設施智能化部署,全年自動駕駛測試裡程超 1000萬公裡,每小時測試裡程約1290公裡。
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43.7億元,發展空間格局向好。2024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實施10周年,三地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不斷深化,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同比增長12.7%。同時,加快推動“六鏈五群”產業布局,5個先進制造業集群晉級 “國家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中軸線申遺成功,積極支持雄安新區建設,城市副中心迎來第二批市級機關,三地聯合編制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
人民生活“質優”,品質進一步提升
2024年,北京市圍繞“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90天,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多,生態環境品質優。北京著力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結構性減排,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00萬輛,全年細顆粒物年均濃度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同時,堅定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出台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實施意見,施行建筑綠色發展條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佔比62%,綠電佔比達26%,碳排放強度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
累計推出112項“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營商環境優。2024年,北京完成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修訂,企業辦事便利度和經營自由度進一步提升。推行掃碼檢查解決重復檢查問題,市區街鄉三級執法主體掃碼檢查啟動率達100%。創新推出《局處長講政策》節目,為企業解難題。施行外商投資條例,1-11月全市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長14%。
北京市加力服務好佔常住人口比重達1/3的不滿14歲和超過60歲的“一老一小”人口,公共服務質量優。北京進一步健全養老服務體系,新建105家街道鄉鎮區域養老中心,新增9829張家庭養老床位,出台措施惠及80余萬高齡和失能失智老年人。面向兒童新增普惠性托位近1.9萬個,適齡兒童入園率、普惠率均達93%,新增中小學學位近3.9萬個,延長義務教育學校課間時間,青少年近視率下降1個百分點。
城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達879公裡,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優。2024年,地鐵3號線一期、12號線、昌平線南延一期開通,全市軌道交通運營裡程居全國首位。推動地鐵網、公交網融合發展,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43條,開通通學、通醫、通游線路352條,公交與軌道50米內換乘比例達88%。完成五環內和城市副中心信號燈聯網,中心城區高峰時段道路交通指數下降,交通出行條件進一步改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