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支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旺盛消費添把火加把勁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如何讓消費持續熱下去?正在召開的人代會上,代表們圍繞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積極支招,希望為旺盛消費添把火加把勁。
2025年全國“老字號嘉年華”暨北京“王府井金街過大年”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游人光顧,市場供需兩旺,節日氛圍濃厚。本報記者鄧偉攝
王小雨代表
岳巧雲代表
田毅敏代表
培育動能購物更加有趣
歲末年初,位於西單商圈的漢光百貨在社交網絡頻頻“出圈”。樓體亮起璀璨的燈光,一層廣場和二層平台也全新亮相,吸引大量市民駐足拍照。“顧客自發打卡的筆記超過5000篇,曝光量超過了百萬。”市人大代表、漢光百貨董事長王小雨對線下服務消費體驗的升級感觸頗深。
“過去一年,我們發現顧客的消費結構發生了變化,運動戶外高歌猛進,能夠提供情緒價值的玩具配飾、文創產品成為新寵。”王小雨介紹,去年漢光對5層少女裝業態進行全面改造,增加了體驗性業態,引入三麗鷗北京首店,“漢光精選”自營店經過多年發展也擁有了不少粉絲。
“消費者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沒有改變,消費領域同樣需要培育新動能。”王小雨建議,本市對於企業的自營買手業務,可探索設置專項貸款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支持,幫助傳統實體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此外,建議本市繼續擴大以舊換新補貼范圍,可以延伸到掃地機器人、咖啡機、吸塵器、投影儀等家電家居產品,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
市人大代表、首創郎園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春燕也表示,新一代年輕群體在消費時更關注興趣與情緒價值。“雖然外部環境一直在變化,但商業的本質沒有改變,依然是關注人們購物時的喜悅心情。”趙春燕向記者推介了位於朝陽區的郎園Station和海澱區的嘻番裡項目,前者是文化產業與消費高度融合的園區,2024年壩河郎園段改造亮相后,衍生出更多創新消費場景﹔后者則聚焦二次元商業,以“興趣社交”為核心,打造“吃谷大會”“嘻番生活節”等多個原創主題IP。
如何吸引更多消費者走進商場?市人大代表、北投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梅認為,隨著消費需求逐漸個性化,商場經營者應探索打造多元化的消費場景,更加關注親子“遛娃族”“Z世代”年輕人和愛美女性等群體。“以往市民逛商場,大多是目的性消費﹔如今大家更在乎體驗感,更多的是邂逅性消費。”王紅梅建議,傳統的商業綜合體可通過增加業態來擴大人氣。在傳統老字號、網紅餐廳入駐的基礎上,可以增加互動親子類的娛樂設施,以及創新性的文創空間、美學空間等,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業態融合體驗更為多元
“除情緒價值消費外,2024年北京商旅文體融合的消費增量也非常明顯。”趙春燕說,北京擁有豐富的文體旅游資源,綜合優勢明顯,建議加強整體統籌及聯動發展,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構建消費新生態體系。
王小雨也認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需要豐富消費供給,推動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去年夏天,國際知名室內樂組合柏林愛樂十二把大提琴在國家大劇院亮相,吸引了很多外地的音樂愛好者專程前來觀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建議北京引進更多國際知名演藝劇目、會議、展覽,推動文化消費供給精品化、國際化。”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隨著冬奧會的帶動效應持續釋放,冰雪經濟正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增長點。延慶奧林匹克園區是北京冬奧會遺產,今年已是開放運營的第三個雪季。市人大代表、北京國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工程部主管工程師孟令印說,這個雪季,園區開放的雪道更豐富,不僅有面向零基礎人群的大眾體驗區,讓滑雪新手能輕鬆開啟冰雪之旅,也有適合初級水平愛好者的超長組合雪道。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客流量已比上一雪季增長約四成。大批滑雪愛好者慕名而來,也帶動了園區的酒店、餐飲、培訓等一系列“冰雪+”消費。
如何更好發展冰雪消費?孟令印建議,應加大冰雪經濟和賽事經濟的融合,借助滑雪賽事舉辦的機會,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此外,持續做好“冰雪+”文章還應在更大范圍內整合文旅資源,加強區域聯動,讓游客來一趟不僅能滑雪,還能有更多消費體驗。“比如滑雪后還能再到長城游玩,體驗當地民俗旅游,再到龍慶峽看冰燈,這樣就能進一步延長冰雪消費的鏈條。”
電商賦能田間飛來訂單
“在平谷,人手一個手機,就是互聯網的大舞台。桃子還沒下樹,就已經來了訂單。政府工作報告裡提到支持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新業態發展,我們感同身受。”作為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市人大代表、北京綠農興雲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岳巧雲是直播電商的受益者。
去年,平谷打造直播電商產業功能區,村播總部基地落成,隨后各鄉鎮也成立了村播學院。“家家戶戶都在通過電商,將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岳巧雲說,村播產業園的打造給農業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她所在的合作社,以桃子為原料研發的新飲品,就通過電商渠道銷售了上百萬元。
如何讓電商更好助農?岳巧雲建議,本市支持創建物流電商產教融合示范區,發揮物流在實體經濟中的“筋絡”作用,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的流通體系﹔培養更多優秀的電商人才,為農業農村以及直播電商發展賦能加力。此外,還可以進一步發展功能農業和大健康產業,讓更多健康產品通過線上走出去。
“有好風景的地方,一定會有新經濟。”岳巧雲說,近年來,利用田間地頭的開闊地帶,她策劃了一系列研學、體驗、休閑活動,既能挖掘農業和鄉村的多元化價值,也形成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場景,讓市民游客在平谷了解現代農業、讀懂鄉土文化,提升游覽體驗。“未來我們還會建設一批農業大觀園、農業博物館,打造高端化、時尚化、綠色化的產品品牌。”岳巧雲也希望,支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大力發展農文旅體商結合的新業態,給予農業產業合理配套用地,讓更多鄉村成為市民休閑游憩的向往地。本報記者 陳雪檸 孫杰 李博
現場花絮
人大代表“帶貨”鄉村味道
本報記者 劉蘇雅
“邀請大家品嘗一下來自鄉村的味道。”昨天,在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延慶區代表團會議間歇,市人大代表、延慶區職業學院終身教育管理部副部長田毅敏拿出了延慶特產狀元糕。
這枚小小的狀元糕,平日裡就擺在延慶區大榆樹鎮阜高營村的“狀元宴”上,而它的設計創意,正是來自田毅敏所帶領的團隊。“我所在的學院承擔著服務鄉村振興的責任,作為市人大代表,我不僅要多走一走、看一看,更要主動融入社會治理,積極助力鄉村振興。”田毅敏與學院其他老師一起,先后走進延慶區15個鄉鎮的22個村落,開展“一鎮一桌菜”的研發指導培訓,推動延慶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
“狀元宴”上的狀元糕,以老北京小吃芸豆糕為基礎,將生長於媯水之畔的多種雜糧融入其中,好吃又健康。金科及第、美麗延慶、愛我長城……小糕點紋樣繁多,還承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
“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創新,助力延慶旅游產業的發展,推動鄉村文化的建設。”在田毅敏看來,從舊縣鎮“玉米宴”到千家店鎮“鐵鍋魚宴”,從研發菜品實現“眾口可調”到注重美食配美器,“一鎮一桌菜”已經成為延慶區各鄉鎮的餐飲新名片。
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任務清單提到,要積極打造薈萃全球風味的國際美食之都。“讓鄉村味道更深入人心,我們任務在肩,仍要繼續努力。”田毅敏說。本報記者 程功 潘之望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