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部門與市人大代表雙向奔赴推動“課間一刻鐘”落地
課間增加五分鐘 孩子多了十分愛
跳房子、丟沙包、跳皮筋……豐富多彩的課間活動,曾給一代又一代人留下美好的童年印象。近年來,隨著形勢變化,中小學生的課間活動時間變得不夠充裕。如何把更多課間時間留給孩子,這一問題受到了包括教育部門、人大代表等多方面的廣泛關注。
教育部門和人大代表的雙向奔赴,又一次開花結果。2024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全市義務教育學校課間時長從10分鐘增加至15分鐘,孩子們的精彩課間回來了。5分鐘課間時間的增加,體現出的是全社會對下一代的關愛。
“溫室裡養不出青鬆,學生難以走到戶外,對學生體魄、性格、創造力、學習效率等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不利影響。”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宋春偉長期關注教育領域。2023年,媒體發布的一篇部分中小學生課間10分鐘被約束現象的調查稿件,引起了他的注意。
帶著問題,宋春偉展開了廣泛調查。有家長提出建議:部分學校學生多、樓層高,加上偶有教師拖堂的現象,學生在課間時間很難下樓參加室外活動,可以考慮適當延長課間時間至15分鐘。
“這個建議非常合理,假定進出班級路上共需要6分鐘,那麼課間延長至15分鐘就可以將活動時間從4分鐘延長至9分鐘,活動時間翻倍,效果將顯著改善。”認真整理吸納相關意見建議后,宋春偉撰寫出代表建議,並將之帶上2024年的市人代會。
同樣的問題,也引起教育部門的高度關注。
“教育發展的特點和學齡人口的變化,導致原有課時和課間的供給不適應現在的整體要求。”市教委主任李奕說,課間一刻鐘的政策調整,主要考慮學生的身心健康,“和人大代表們提出的採取措施保障本市中小學生課間戶外活動等建議初衷是一致的。”
各方的高度共識,為政策的落地和實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從去年秋季學期起,北京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已經全部落實“課間一刻鐘”。校園裡更熱鬧了,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更願意走出教室,進行豐富多彩的活動,身上有汗、眼裡有光,校園也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我咨詢了不少家長,大都表示效果很好。”宋春偉認為,這一政策總體是合理的,受到了社會的認同。
課間多5分鐘,也為教育部門和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課題。
李奕表示,市教委將以課間時間變化為切入點,推動教育改革,強化五育並舉,轉變教師育人理念和方式,推進課內課間課后一體化育人,“我們相信,課間一刻鐘小切口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方面會有更大作為。”
近年來,市教委承辦的市人大建議呈現逐年上升趨勢。“這反映出首都教育高質量發展受到市人大代表的廣泛關注,代表們對教育工作懷有新的期待和期盼。”李奕表示,市人大代表更多地參與到教育工作的監督與改革中,將更好地推動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希望各方面共同發力,一起為孩子們提供更多關愛,一起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首都力量。”本報記者 宋佳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