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個部門現場“擺攤答題” 當場解決或基本解決656個
北京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咨詢活動舉行
昨天晚上,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咨詢活動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市人大常委會各工作機構、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等47個部門現場接受詢問咨詢。共有1006人次提出了776個問題,其中,當場解決或基本解決的656個。
王冬梅代表帶傷參加詢問。 本報記者 蔡代征攝
昨晚,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前,安排市人大常委會各工作機構、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市高級人民法院、市人民檢察院等部門,在會場設立詢問點,現場接受代表詢問、委員咨詢。圖為曹君代表(右)和張景華委員(中)參加詢問和咨詢。本報記者潘之望攝
金娜代表(左)參加詢問。本報記者 潘之望攝
王東代表參加詢問。本報記者 蔡代征攝
市財政局
今年積極財政政策力度更大
昨晚,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咨詢活動剛開始,市人大代表劉穎就直奔市財政局的“攤位”,拋出問題: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下,財政如何更好地支持各個區域的發展,都有哪些新的動態?
“過去一年,北京市經濟實現穩健發展真的很不容易。”長期關注財政工作的劉穎說,財政在穩增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她關注的是,下一步財政政策怎麼更積極,讓北京實現更好的發展。
人大代表邊聽、邊記、邊發問,坐在對面的市財政局副局長秦征從使用專項債的角度,詳細向她解答怎麼支持區域高質量發展,同時又統籌好高水平安全,對於財政支持區域發展的政策解說得格外詳細、透徹。
“特別是南城的豐台、大興等,正處於產業發展加速期。”秦征說,產業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怎麼用好各項積極財政政策工具更為關鍵,市財政將統籌加力支持好南城實現高質量發展。
他還告訴劉穎,今年的積極財政政策力度將比2024年更大。目前,北京已提前儲備一些項目,這次也納入年初預算提交兩會審議討論,通過后就可發行使用﹔而且,今年國務院已批准北京市作為專項債“自發自審”的試點地區,市財政要用好用足中央政策,加力提效推動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市教委
心理健康工作首要任務是“防未病”
“我是一名來自鄉村的教師代表,在工作中我看到,農村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特別關注。”在市教委的“攤位”前,市人大代表、房山區北洛中學教師路建清訴說著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工作,是我們2025年的工作重點。”市教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王攀回應,2024年,本市推進的“課間一刻鐘”、體育改革、美育浸潤、科學教育“加法”等一系列“五育融合”措施,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2025年,相關工作將得到更系統地推進。“我們要減輕孩子們的學業壓力和負擔,讓他們在課間一刻鐘得到充分休息,同時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並由校內向校外延伸,最終讓體育鍛煉習慣伴隨他們的一生。”
在王攀看來,做好心理健康工作,教育系統的首要任務是“防未病”,增強孩子們的心理韌性。在新的一年裡,市教委將更加注重家校社協同育人,讓包括老人在內的家長群體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現在學校都配備了心理教師,但我們希望,每一位老師都能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像您是數學學科教師,在看到孩子的情緒出現波動時,可能就要暫時放下知識的傳授,更關注孩子本身。”王攀的一番話,讓路建清頻頻點頭。
詢問過程中,王攀在登記表上隨手記下了三個關鍵詞:區域、針對性、農村。這是路建清在工作中遇到的另一個問題,鄉村學校的發展受到地域、資源、信息等制約,尤其是當前圍繞心理健康問題開展的工作,需要針對鄉村教育的場景,提供更精准的解決方案。“您給我們提了很好的建議!”王攀對此給出了明確回應,“考慮到鄉村的客觀情況,確實需要在資源獲取和政策上給予一定傾斜,包括師資培訓、場景硬件搭建等問題,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記者在現場還了解到,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也將在今年得到重點關注。
市商務局
將打造更多夜間消費場景
19時剛過,市人大代表文步高就坐在了市商務局的“攤位”前。“我連續兩年提了點亮夜生活、發展夜經濟的建議,今年我想繼續呼吁。”
文步高家住海澱區車道溝附近,“和東邊相比,我們西邊地區夜經濟布局太少,除了五棵鬆華熙,一到晚上就沒啥有人氣的商圈了。我們家孩子一到周末、節假日首選都是去東邊逛、吃、玩。”文步高認為,發展夜經濟是刺激消費的很好抓手。
聽完文步高的建議,市商務局局長朴學東亮出一份小冊子——《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4年成績單》,“您的建議非常好,發展夜間經濟正是我們去年的重點工作。今年,我們也會打造更多的夜間消費場景。”
朴學東表示,夜經濟是大力提振消費的重要內容,今年北京將繼續引導商場、博物館、旅游景點等市場主體開發夜購、夜食、夜游等項目,持續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不斷豐富夜間消費供給,激發夜間消費潛力。
市商務局副局長盧慧玲進一步解釋說,去年,為了繁榮夜間消費場景,北京營造了7個城市消費新場景,新開大型商業設施面積超150萬平方米,其中一個場景就是夜間消費,截至目前全市“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累計達到29條。
“針對您提到的海澱區,去年我們新開了西北旺萬象匯、海澱大悅城等商場,今年世紀金源、中關村等商圈也將進行升級改造。”盧慧玲說,今年北京會繼續深挖商業存量、盤活增量,預計新開商業設施面積超100萬平方米。
文步高代表也提出利用好傳統節日,創新活動方式,“以前一提到北京過年,就是廟會,現在多了冰燈節、花燈節等活動,我們都歡迎類似的新玩法。”
市住建委
今年計劃實施500個老舊小區改造
上下水改造、危舊樓房改建……在市住建委的咨詢台,老舊小區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門話題。市人大代表、海澱區小南庄社區黨委書記柳春英就帶著社區居民關注的問題前來詢問。
在北京,許多老舊小區上下水管線因為“超齡”服務,已經老化腐蝕,這項改造也成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中居民迫切盼望改造的內容,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常常遇到居民意見不統一的問題。“隻要有居民不同意,改造就很難推進,我們也很犯愁。”柳春英說。對此,市住建委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處處長張寶超介紹,上下水改造一般是以每個立管為單元,在相關業主全部同意基礎上進行更換。“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實施主體會進行評估。這也是為了保証施工質量,確保排水效率。”
張寶超介紹,2024年市屬老舊小區改造新開工742個小區、約1990萬平方米,新完工548個小區、約1890萬平方米,開完工面積均是上年同期的2倍多。“作為對比,2023年新開工的是355個小區、880萬平方米,新完工183個小區、790萬平方米。”張寶超說,2024年老樓加裝電梯也開工1113部、完工876部,超額完成開工1000部、完工600部的年度任務目標,完工量創歷史新高。
“今年,我們計劃實施500個老舊小區改造,力爭基本完成市屬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張寶超說。
市規劃自然資源委
分圈層制定“好房子”規劃管理細則
“咱們北京出台了‘好房子’設計標准,這只是針對商品住宅嗎,保障性住房是否適用呢?”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劉曉鐘工作室副主任徐浩帶著問題,向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楊浚詢問。
楊浚介紹,去年11月,《北京市高品質商品住宅設計導則(試行)》印發,首次提出鼓勵在住宅首層設置架空層,鼓勵在小區內設置開放的風雨連廊,鼓勵在多層住宅設置開敞陽台等。“導則針對的主要是住宅,並沒有限制商品房或保障房,事實上,隻要是住宅,我們都希望它能往‘好房子’的方向走,滿足老百姓對更高品質住房的需求。”
楊浚進一步介紹,《設計導則》出台后,北京也在進行深化研究,計劃分圈層出台規劃管理細則。“目前,我們正在編制針對平原多點地區的規劃管理細則,重在營造多樣化生活場景,提升城市煙火氣,增強居民獲得感。以該圈層作為開始,再逐漸編制針對中心城區、生態涵養區等區域的細則,把高品質住宅設計落實落細。”
去年4月,全國“好房子”設計大賽成果展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面向公眾展出。其中,北京賽題地塊昌平生命科學園0056住宅地塊已實現帶方案入市,以北京市住宅建筑設計研究院一等獎方案實施落地。該項目首層設置近1000平方米架空層,可為社區提供公共服務空間,項目還將統籌建設社區公共服務配套和1.3萬平方米城市公園,讓社區和城市邊界融為一體。
“作為設計人員,希望看到北京有越來越多的‘好房子’落地!”徐浩說。
市城市管理委
研究推廣電動自行車電池快檢
在昨晚接受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咨詢活動時,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徐利透露,去年全年,北京電動自行車淨增101萬輛,目前總量已經達到670萬輛左右。不過,在電動自行車總量快速增長的前提下,去年北京電動自行車火災總數同比下降了12.5%,特別是室內火災數量較往年有明顯下降,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成效明顯。
去年4月,國務院全面部署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部署,成立市級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緊盯關鍵症結、突出重點環節,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想要減少電動自行車火災帶來的危害,首先電動車不能上樓入戶,同時還要防止居民把電池帶回家充電。通過廣泛宣傳,現在老百姓對於電動自行車入戶充電的危害已經有了普遍的認知。”徐利說,從根本上講,降低電動自行車火災隱患需要從生產環節入手,提高電池的可靠性。
去年年底,北京完成了郵政快遞、外賣、同城配送等重點行業電動自行車電池快速檢測工作,每輛車在1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檢測工作。在完成快速檢測的9萬余塊電池中,發現問題電池4054塊,電池隱患率超過4%。“這個數字算是很高了。不過通過快速檢測,我們把這些有問題的電池找到了,實際上就是把隱患消滅在了萌芽狀態,否則每一塊問題電池都可能是一枚‘定時炸彈’。”徐利表示,市城市管理委正在研究向社會面推廣電動自行車鋰電池快檢工作,持續降低鋰電池故障的發生。
市交管局
緩堵治理瞄准中軸線國貿等區域
“您好,我老在東西城活動,發現在一些旅游景點、網紅打卡點附近,人多車多,交通擁堵情況比較嚴重,交管部門是否有好的治理辦法?”昨晚19時,市交管局的席位剛剛擺開,市人大代表門桂菊就第一個走過來詢問。
“感謝您對首都交通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市交管局副局長趙鑫先向代表簡單介紹了交管部門針對道路堵點、亂點開展治理的情況,“去年,我們在一些學校、醫院、景點、商圈周邊開展了交通綜合治理,兒童醫院、復興門橋、天壇、鼓樓等一批重點區域通行環境明顯改觀。”
趙鑫以鼓樓舉例,之前因為游客打卡,給鼓樓前的路面交通造成了一些混亂。“我們在去年的綜合治理中,既兼顧了社會交通,又考慮到群眾打卡的需求,將人行橫道西移、拓寬人行步道、機動車停車線后撤,採取人車分離的方式,緩解了這一矛盾。”趙鑫說,從相關數據看,確實有成效,“鼓樓路口擁堵指數下降了23%,12345接收到的市民訴求下降了57%。”
“我上班常走鼓樓大街,您別說,我發現這個地方確實比以前好走不少。”門桂菊若有所悟,繼續追問,“今年咱們有哪些緩堵新舉措?”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我們將瞄准中軸線、香山、國貿等新一批重點區域點位,通過優化交通流線、開展工程改造、整合更新設施、推動路網建設等措施,全面完善路網結構、提高出行效率。”趙鑫介紹說。
市廣電局
“北京大視聽”主題活動“嗨”翻新春
今年“北京大視聽”將推出哪些精品劇目?如何科學引導與扶持微短劇?市廣電局的“攤位”前,不少代表與委員坐下與相關負責人交流,他們的提問既專業又細致。市廣電局局長王杰群透露,2025年春節期間,市廣電局將推出特別主題活動——“北京大視聽春天的‘視’集·巳蛇舞入逛‘視’集”,通過六個板塊為廣大觀眾帶來一場新春視聽盛宴。
“我們將組織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微博、好看視頻、西瓜視頻等市屬重點網絡視聽平台,在首頁首屏推出北京大視聽春天的‘視’集網絡專區,集中展播劇集、電影、微短劇、動畫片、綜藝節目、文藝晚會、紀錄片、短視頻、音頻節目、境外引進影視劇等視聽作品,還會組織平台適時開展限時免費看、會員充值享優惠等活動。”王杰群說,如今健康過年成為一股新潮流,市廣電局將鼓勵網絡平台發起“春節健康挑戰賽”,讓健康養生成為一種過年新風尚。
微短劇作為新興的內容形態,憑借其長短融合、橫豎屏融合及跨界融合的特點,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市廣電局副局長王志介紹,為扶持微短劇向精品化方向發展,市廣電局將從優化審查服務、打通人才政策、實現市區聯動、攜手高校大廠、資金扶持翻倍等5個方面入手,升級配套管理政策,營造良好創作氛圍。“我向各位代表、委員推介我們今年重點扶持的微短劇《資治通鑒》,相信這樣一部由史學巨著轉化而來的微短劇,能夠吸引眾多青少年品味中國歷史。”他說,希望這部劇能夠成為微短劇轉型升級的一部標杆性作品。
現場
代表“組團”詢問
區域交通提升
“軍會主任,我們給您帶來一個題!”昨晚,在市人大代表詢問、政協委員咨詢活動中,市交通委的台前十分熱鬧。人群之中,延慶區代表團的多位市人大代表,詢問區域交通提升問題。
“咱們八達嶺是老牌景區,近年來客流量、車流量一直在增長,節假日期間,通往景區的高速路經常出現擁堵情況。”市人大代表、八達嶺文旅集團黨委副書記翟艷偉詳細講述這道“考題”:在打造世界級大景區背景下,八達嶺地區更需要智慧化交通體系支撐,除了高鐵、市郊鐵路、公交線路這樣的硬件配套,還應該在軟件上下功夫,對各種交通方式進行梳理、整合、提升。
對於這道題,市交通委主任李軍會仔細記錄,並當場答復道:“交通部門正在對八達嶺地區周邊交通路網優化方案進行研究,圍繞交旅融合,推進地區交通組織整體提升。”這個答復,也給代表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當晚,市交通委咨詢台“陣容”龐大,在李軍會帶隊下,分管相關領域的4位副主任以及若干業務處室負責人悉數到場,誰主管的問題誰“抱走”,一把手現場“點兵”解答。
“我住在亦庄,特別關心地鐵亦庄線下一步的規劃發展。”市人大代表田春艷開門見山地說,地鐵出行挺方便,但是通勤換乘、倒車還比較麻煩,“亦庄線和5號線有沒有貫通運營的規劃?”針對這一問題,市交通委副主任趙子龍明確表示,相關規劃方案正在研究,未來亦庄線有望與5號線、10號線貫通運營,進一步為沿線居民出行提速。
《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將於今年4月1日施行。自動駕駛在北京的發展,也成為部分代表關注的重點。市交通委副主任王寧介紹,為了支持自動駕駛行業發展,本市將繼續對路側基礎設施進行建設、提升,服務公交、客運、出租、環衛以及個人乘用車等各應用場景,不斷滿足自動駕駛技術的迭代需求。在行業管理方面,本市也將制定新的管理辦法,適應各場景下自動駕駛的應用。本報記者 任珊 孫杰 陳雪檸 李博 劉蘇雅 張蕾 袁雲兒 孫宏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