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西城讓紋樣文化基因在文創領域“活”起來

2025年01月10日13:5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10日電 (記者鮑聰穎)中國傳統圖案紋樣是中國文化符號的巨大文化瑰寶,被稱為“無字的史書和民族的圖騰”,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華傳統價值體現。2024年,北京市西城區發起以紋樣文化基因數據庫為基礎的“北京(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以“梳理挖掘北京古都歷史文化文脈新內涵、創新傳承首都北京文化基因新符號、生動譜寫西城文化IP新篇章”三大核心目標為引領,創新推進文化數字建設,加速建成彰顯古都魅力的數字文化中心。

西城區以紋樣為切入點,通過系統整理和科學地分析西城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對標北京“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聚焦西城“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文化標識,提煉出最具代表性和獨特性的文化元素,通過以“圖譜+圖鑒”形式詮釋呈現西城文化文脈的故事、以紋樣為符號載體開展文化文脈的數字化表達,展現一系列具有高度辨識度和廣泛影響力的西城文化故事。

該項目聚焦西城區代表性文保單位,實地採集紋樣素材,進行數字化轉化,構建“1+4”任務體系,即:開展“1”系列核心工作,包括文化脈絡梳理、紋樣圖案設計創作、紋樣成果質檢論証等環節﹔形成4項重點成果產出,包括1個“北京(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價值體系”方案、構建1個紋樣文化基因知識圖譜、4冊以“圖譜+圖鑒”為核心的系列出版叢書《西城“紋”韻》,以及建立1套基因紋樣和知識圖譜數據庫及表達系統(檢索)。截至目前,已針對西城區66處具有代表性的載體點位進行了文化內涵上的深度挖掘和藝術性闡釋,形成了218個基因紋樣、320組組合紋樣、320個紋樣器型圖、8000個單體紋樣,為后期數字設計轉化工作的全面展開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充分對西城紋樣進行實地採集和設計后,按照不同產品門類、文化場景、紋樣內涵特征,現已開發打樣多款特色文創產品,實現“西城美學”文化傳播的可視化和可達性研發制作。西城紋樣在亮相“2024文化西城美食節”、法源寺“百年丁香詩會”、恭王府“福”字紋樣助力國慶氛圍營造等精彩活動。2024年7月,受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辦公室邀請,選取先農壇古建館天宮藻井、環龍藻井紋樣,定制文創絲巾作為北京市出訪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禮品。9月受邀亮相“2024服貿會”市文物局展區,結構繁復、色彩絢爛的先農壇太歲殿天宮藻井紋樣,古朴典雅、圖案華麗的景山(景山公園)射以觀德(觀德殿)紋樣,色調鮮明、極具立體感的萬寧橋鎮水獸紋樣等精美的西城紋樣同樣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目光。11月,受商務部外貿發展局邀請,亮相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作為中國館整體氛圍展示的西城紋樣。同月,參加以西城紋樣文化為核心的“紋化 中國符號”主題展,亮相“洪都拉斯中華人民共和國貿易展覽會”。作為西城文化的整體縮影,全息地反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性。

接下來,西城區將致力於延續古都文脈,深耕西城紋樣文化品牌,著力搭建西城紋樣數據和數字資產授權轉化管理體系,探索西城文化數字資產入表的新形式,為紋樣數據資產運營做好頂層設計。優化紋樣文化數據庫平台利用和產品開發,推動紋樣數據資源向公眾開放利用。

此外,拓展豐富西城紋樣文化應用場景,用紋樣的故事進一步豐富闡釋“西城文化”。探索搭建紋樣的線上、線下多維應用轉化場景,如文物活化、街區復興、文旅消費、動漫游戲、老字號煥新等場景,用數字光影技術定制化設計紋樣展示,與文化場景結合,生動呈現紋樣的文化傳承魅力。

未來,西城區將通過開展“北京(西城)文化數字基因工程”紋樣文化基因數據庫建設,打造紋樣數字應用場景體驗中心,構建北京古都文化的數字知識圖譜、應用和場景轉化,有效地促進紋樣文化基因在文創領域“活”起來,講好西城文化新故事,激發西城文化消費新活力。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