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朝陽打造“生態大腦” 在全市率先建成餐飲業在線監控平台

2025年01月08日14:23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高星)記者從2025朝陽區“兩會”新聞發布會獲悉,朝陽區全面推進“生態大腦”建設,在全市率先建成覆蓋1500家餐飲企業的餐飲業在線監控平台。

2025年將創建6個“一微克”示范街區

2024年,朝陽區持續深化“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成果,加速推進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

在空氣質量方面,全區細顆粒物(PM2.5)累計平均濃度31.8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微克/立方米,城六區排名第三。優良天數287天,同比增加20天,超額完成市級考核目標。在水環境質量方面,8個國考市考斷面水質2個為II類、6個為III類,實現歷史最好成績。在土壤質量方面,全區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未發現受污染耕地。

在生態環境質量方面,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保持穩定,連續五年獲得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優秀等次,2023年成績位列全市前列。在區域發展“含綠量”方面,目前區內八成出租車為新能源車,建設零排放運輸車隊3支,淘汰整治提升重要行業150余家。完成28家汽修企業績效提級改造,推廣電動叉車80輛,完成燃氣鍋爐深度改造100蒸噸。評定綠牌工地66家,評定綠色工廠4家,全區綠色企業比率較年初提高6.3個百分點。

2025年,朝陽區將加強大氣污染源頭治理和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出台移動源新能源化鼓勵政策,開展鍋爐深度治理,推廣零排放運輸車隊、全密閉施工基坑氣膜項目,創建6個“一微克”示范街區,全面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打造寧靜街區。

同時,將全面落實以排污許可証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深化“三監聯動”,完善生態環境智慧監測網絡建設,堅持科技賦能助力精准管控,不斷培育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朝陽區正在奧森公園建設城市生態系統智慧監測平台

天藍水淨,世界極危物種黃胸鹀、震旦鴉雀、北京雨燕等越來越多野生小動物在朝陽安家。根據首次全域調查統計結果,全區涵蓋九大類生態系統、41個群系,累計觀測各類物種近2000種,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7種,二級保護動物27種,二級保護野生植物1種,北京市重點保護物種69種,中國特有種63種。此外,新發現中國新紀錄種2種,北京新紀錄種4種。

“我們推動奧森公園、溫榆河公園、朝陽公園等三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先行示范公園建設,開展以‘雨燕歸朝’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保護實踐,面向社會大眾舉辦‘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朝陽區鳥類圖鑒展覽等形式多樣的宣傳科普活動,社會公眾共建共享的新格局逐步形成。”朝陽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目前,朝陽區正在奧森公園建設城市生態系統智慧監測平台,未來將實現多層次、全要素、高精度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將得到提升。

率先建成覆蓋1500家餐飲企業的餐飲業在線監控平台

朝陽區全面推進“生態大腦”建設。在全市率先建成覆蓋1500家餐飲企業的餐飲業在線監控平台,建成53個大氣污染物全項監測站、380個涵蓋全部社區(村)的PM2.5和總懸浮顆粒物(TSP)監測子站、43個降塵和道路塵負荷監測點、233個涉及重點汽修集群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監測站。創新利用人工智能(AI)技術自動識別施工揚塵、汽修噴烤漆作業不規范等問題,實現對重點污染源的全過程監管。

以全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為契機,2024年,朝陽區印發了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實施方案,聚焦環境治理、能源、交通、消費、建筑等核心領域,細化工作措施,研究制定配套資金管理辦法,為全區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在全市率先實施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工作方案,落實企業綠色升級補貼政策,與金融機構簽訂綠色金融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對區內多家綠色環保企業提供精准高效的綠色金融服務。在全市率先出台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7項技術入選北京市2024年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推薦目錄,全區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2.2%。

(責編:鮑聰穎、崔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