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打卡西城文化“老地標”,感受城牆遺址“新活力”

一環七景 全齡共享 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煥新亮相

2025年01月02日09:04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月2日電 (記者鮑聰穎)“升級改造后,大家伙兒感覺特別好,道路更平整了,活動場地也擴大了,我們老年人練太極拳,孩子們也有兒童樂園,真不賴!”家住北京西便門附近的居民崔大爺說。

新年第一天,在位於西二環的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內,記者看到,公園已經換上了新門頭,通過藝術字體的方式,將“西便門”三個字巧妙組合成一個古建筑式樣的標識,讓人形成獨特的記憶點。

資料顯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的西便門位於北京外城西北隅,其城樓、箭樓、瓮城於1952年拆除。1988年,市政府將緊靠城樓東側殘存的195米內城牆予以整修,在外城相接原址復建了“八登眼”箭樓,共用新制城磚13萬塊,同時保留了7處斷面遺跡,即“明北京城城牆遺跡”。1990年,依托城牆遺址建成一處街心公園,即“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又稱“西便門小公園”。

崔大爺介紹,我們之前叫它“三角地”,后來年輕人叫它“人文藝術公園”,還有周邊的鄰裡們一般稱呼它“小公園”。如今,這座公園的名稱正式確定為“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除了大門與名稱的煥新,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變化是——“全齡友好”主題。

“全齡友好公園”,顧名思義,就是“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需求”。公園運營方西城區屬國企薊城山水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改造前期,我們做了大量的調研和現場踏勘,結合設計在現場蹲點,分析了每一個地塊重點的人群特征,再結合全年齡段人群的不同需求進行功能拓展。”

記者看到,更新后公園將城市空間與自然環境有機融合,打造融城於景、景城一體的景觀效果。曾經分段的跑道已經連成環形,這條 “健康環”讓公園形成一環三區七景。具體來說,根據不同功能將公園分成靜幽康養區、文化重塑區以及活力互動區。增加門區地標形象、文化廣場、長者花園、花海融春、林下休閑廣場、兒童廣場、鄰裡休閑廣場等七個景點,滿足老人、兒童、青年等多類人群的使用需求。

沿著綠地間鋪設的步道前行,可以看到更新后的步道減少了通行空間與休閑空間的相互干擾,滿足生態環保的同時也提升了園路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此外,考慮到時間及季節變化,公園全線補充了夜景照明功能,並完善了垃圾桶、座椅等城市家具配套,體現了人性化服務理念。

午后的公園內,老人在廣場上鍛煉,孩子們在兒童活動場地上嬉戲,“兒童活動區也特別好,旋轉椅我都想上去試一試,我們小時候可沒有這些設施。”居民宋女士笑著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公園的全新業態是本次改造升級的一大亮點。城牆腳下,除供應繽紛美食,還有“繪夢古牆 守護時光”兒童畫展、“投壺博弈 木射捶丸”古代游戲體驗工坊、“慢享古城閱時光”帳篷書屋、無動力兒童樂園等一系列親子項目,城牆下方的一片小樹林則被設計為“樹劇場”,游客可坐在純天然的樹墩座椅上觀賞音樂演奏等,別有意趣。

據了解,從2024年中秋節至今,這裡已經承辦各類活動、演出近30場,服務約8000人次。為了更好服務周邊居民和前來體驗的年輕群體,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招募了專門的志願者,為城牆周圍的大樹穿“毛衣”、充當城牆衛士、共享圖書屋管理員等。不僅如此,公園餐廳經過裝修后,也增添了更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中餐、西餐。

從煥然一新的大門到“全齡友好”的主題,再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這座公園已經成為了社區居民心中的一片溫暖之地。“我們希望西便門城牆遺址公園不僅是一個供人休憩的場所,更是一個充滿愛與溫暖的社區大家庭。”公園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