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小關街道探索“全托管+全自籌”模式 破解居民住宅老舊電梯更新難題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小關街道北桃園小區的居民們,迎來了一個好消息——小區 D 單元已使用超過17年的“高齡”電梯正式啟動更換,成為全市首個以“全托管”“全自籌”模式進行住宅小區老舊電梯更新的樣本。
北桃園小區始建於2007年,小區D單元電梯已使用超過17年,電梯老化,居民更換電梯訴求強烈。但由於歷史原因,該小區未建立公維基金,更換電梯成為難點問題。
小關街道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專題會商研究,結合“每月一題”(電梯安全),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電梯處和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直接指導下,在該小區D單元啟動試點,探索形成由電梯廠商負責更新並托管(服務期15年)、由居民一次出資、無憂使用的工作模式。
在工作過程中,小關街道創新電梯更新路徑,著力突破“全托管+全自籌”新模式。其中,“全托管”包括委托知名電梯主機廠商進行電梯更換,並提供換新后15年內的電梯使用管理、保養、維修、安檢等全包式服務,協議一年一簽,每年由物業公司支付維保費用(低於物業現今每年實際需要支付的電梯維修維保費用)﹔“全自籌”包括電梯更換的費用全部由居民自籌,一次出資,無憂使用15年。同時,在電梯功能配件選擇上採用“物聯網+數字化管理平台”,以系統化數字化的管理平台對電梯進行實時監管。增加電動車阻隔器、刷卡乘梯、故障預測等附屬功能,避免火災隱患和墜梯事故,進一步提升乘梯舒適度、增強出行安全感。該模式由專業電梯公 司代替物業公司來進行后續電梯維護,既解決了當下電梯更換的“燃眉之急”,又消除了未來管理的“后顧之憂”。
街道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門樓院社”四級體系優勢,統籌協調行業主管部門、社區、物業、居民、電梯廠商多元參與。在方案確定后,組織機關干部、社區工作者、樓門長成立攻堅小組,開展“一戶一征詢、一戶一講解”居民動員工作,詳細了解居民意見訴求,並宣傳引導居民共同出資。採取“四方協同”(業主、政府、物業、廠商)模式助力議事協商,促進居民達成一致意見,正式啟動電梯更換項目,預計2025年1月上旬,安裝完畢。
下一步,小關街道將系統總結“全托管+全自籌”服務模式,形成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持續優化“一梯一策”“一小區一辦法”,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切實改善轄區住宅小區電梯安全水平,持續提升轄區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