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旅游

香山碧雲寺完成修繕今起開放

2024年09月26日08:4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記者從香山公園獲悉,香山碧雲寺已完成修繕工作,今起恢復對外開放。

香山碧雲寺於2023年11月臨時關閉,進行保護性修繕。作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折子工程之一,此次共對羅漢堂、菩薩殿等7處文物建筑進行修繕,修繕面積2837.13平方米,約佔全寺建筑總量的三分之一。

首次關閉進行大修

香山碧雲寺位於香山公園北側聚寶山山坳中,佔地4萬余平方米,始建於元至順二年(1331年),后經明清兩代擴建,特別是在清代曾作為皇家寺院、行宮,形成現有格局和規模。寺內古樹參天、泉水環繞,四季分明、景致極佳,留存明清兩代建筑以及許多精美的石雕石刻,以其珍貴的文物遺存、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成為西山一帶最為精美的寺院景區之一,於2001年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香山碧雲寺於1954年對外開放以來,先后進行過幾次局部性文物修繕工作,但像此次這樣關閉修繕還是首次,也是最大規模的一次。

堅持原材料原工藝

“由於年代較長,碧雲寺內大雄寶殿、菩薩殿、羅漢堂等主體建筑,屋面出現滲漏,使木構架受潮,發生變形、局部下沉、歪閃等情況,這次就是對這些主體建筑進行修繕,最主要的一項內容是屋面挑頂,然后對木架進行撥正歸安,對糟朽的部分進行更換、修補,最后再恢復屋面。”香山公園規劃建設科副科長梁潔說,“此外,還有一些牆體地面整修、彩畫除塵等工作,都是對建筑進行保護。” 修繕項目堅持文物修繕“原材料、原工藝、原形制、原做法”的“四原”原則。

碧雲寺依托山勢修建,寺內還有很多一、二級古樹,僅是運輸原材料一項就困難重重。為此,施工人員先是在大雄寶殿、菩薩殿、羅漢堂等主要修繕建筑上,搭起腳手架,然后再使用大量木板、鐵絲,搭成“木板路”,將每一處建筑連接起來,同時,根據建筑位置高低進行找平,降低建筑之間“木板路”的坡度,這樣,手推車就能推上去了,讓運送物料既平穩又安全。僅此一個創新做法,就大大節約了運送物料的時間,有效縮短了工期。

“三漿三壓”是在做屋面防水中一個至關重要的方法和步驟,也是這次碧雲寺文物建筑修繕的“重頭戲”。

在灰漿中加入麻以提高結合度,然后將這些灰漿鋪上一層后用“趕”的方式把水分推出來,再鋪一層、再“趕”一次……這樣三次,稱為“三漿三壓”,這樣一層層疊加能使古建筑屋面中的灰背層更好地發揮防水的作用。“而且,為了讓效果更好,普遍都做了不止三次。”負責日常施工管理的公園工程隊隊長賀漢介紹說。

數十次調配復原“包金土”

在修繕碧雲寺羅漢堂前軒門牆牆面時,清理完牆面上斑駁的紅色涂料后,露出了原本的土黃色,工匠師傅們一眼就認出這是包金土色,同時整個牆面都是按照清代《工程做法則例》中“大綠牆邊界紅白線”的做法完成的,這就充分印証了羅漢堂建筑採用了清代官式做法。

但是,困難也隨之而來——包金土原產自河北,現在已經很難購買到現成的包金土,隻能自己調配。工匠師傅們先是從牆上小心翼翼地刮取一些包金土,然后加水溶解,根據湯色,將山西購買的黃土、雲南購買的紅土以及其他材料進行配比,與之比較,一次次實驗、一點點調配比例,經過數十次的努力,才最終獲得與原包金土色最為相近的顏色。

歪閃大木架被拉正

此次修繕還有一項難度較高的任務,就是讓羅漢堂前軒大木構架撥正歸安。

羅漢堂前軒的大木構架出現較為明顯的歪閃,致使牆面傾斜,與原建筑的基准線大約相差10厘米左右。

在傳統的古建筑修繕中,對此的專業做法是“打牮撥正”,也就是在不拆落主體木構架的情況下,將傾斜的構架整體“拉”回歸正,再進行加固。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整整一間前軒的建筑木構架體積龐大、結構復雜,可以說牽一發而動全身。

經過反復研究論証,最終,將拉拽的重點放在建筑中間的8根立柱上,在旁邊搭好井字架作為固定受力點,再在立柱上安裝吊裝帶和倒鏈,就可以借助鏈條的作用力通過人工實施拉拽了。

“考慮到拉回歸位后還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回彈,一共設置了三條參照線,給回彈留出富余量,這也是老工匠師傅們的經驗。”工程隊帶工班班長劉浩介紹。就這樣,羅漢堂前軒回歸到原來的位置,並進行了加固保持。

發現被遮蓋的明代彩畫

在碧雲寺古建筑修繕過程中,還發現了很多歷史印記。公園宣傳科科長緒銀平說:“這次古建筑修繕,發現不少有意思的地方,比如在大雄寶殿拆除屋面后,露出大木構架時,上有炭黑色字跡,寫著‘明天啟三年王小齋進行修繕’,清晰可辨﹔再比如在建筑外檐護板后露出一直被清代彩畫遮擋住的明代彩畫,還有一些建筑的做法,既有明代做法,也有清代官式做法,還有一些民國期間修繕留下的痕跡,這些都是對歷史最好的証明,也是我們學習研究古建筑的鮮活教材。”(本報記者 代麗麗)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