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書新知”成為新文化時尚
本報記者 路艷霞
“讓舊書找到新知己,從舊書獲取新知識”,在古舊書市集、書店,甚至街道、社區,淘書、換書、晒書、聽書、講書……“舊書新知”在北京已成為新文化時尚,受到讀者的喜愛和追捧。
到市集感受古舊書魅力
日前,位於北京鐘鼓樓廣場的“舊書新知 鐘鼓書韻”文化市集火熱進行。市集甄選3000余冊文學歷史類名著和民俗傳統類精品舊書,特別設立《西游記》主題書攤,精選河北美術出版社2001年版《西游記》連環畫、春風文藝出版社1981年版《后西游記》等精品舊書,吸引更多讀者和《黑神話:悟空》的游戲玩家一起追尋“天命人”,探索中國古典文學與神話的奇幻。
中國書店總經理助理趙炎炎告訴記者,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之后,文化市集迎來了眾多的中小學生。“孩子們參觀古建、參與市集,體驗古籍修復、木板刷印等一系列活動,讓中小學生深深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拉近了與古舊書的距離。”“十一”期間還將推出專題文化市集。
東城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嘉說,東城區“舊書新知 鐘鼓書韻”文化市集自今年4月起,每個月初的周末在北京鐘鼓樓廣場舉辦。“我們希望通過舉辦文化市集,打通產業鏈,構建線上線下的流通體系,讓更多的舊書找到新朋友。”
火熱的場面同樣在報國寺古舊書市上呈現。讀者在孔夫子舊書網、中國書店、北京圖書大廈、北京出版集團等開設的200余個舊書攤位前仔細淘寶、認真遴選,這裡在售的2萬余冊舊書,甚至吸引了外地讀者。來自承德的趙先生在牛街品嘗完小吃,又慕名趕來報國寺古舊書市,淘到了《歌德短篇小說選》《高爾基短篇小說選》,他說這些書承載了少年時代的記憶。
對於古舊書店而言,進駐市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實現售賣和收購同步。
報國寺古舊書市運營負責人后思慧說,古舊書市從去年12月舉辦以來,每周六日定期推出,迄今已舉辦30多場,吸引讀者20余萬人次,營業收入達到約300萬元。接下來,書市還將啟動圖書漂流活動。
到書店領略中軸線文化
京城的古舊書店特色分明,各有側重,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就凸顯了北京中軸線文化特色。
始建於1420年的地安門雁翅樓是北京中軸線上的著名景觀。中國書店雁翅樓店經理孫奕介紹,中國書店雁翅樓店自2015年開業以來,一直努力打造特色文化閱讀空間。從2022年4月起,書店就在二層開辟了綜合性中軸線文化閱讀空間,通過照片專展、圖書展銷、講座論壇、線上直播等多樣方式,提升大眾對中軸線文化、老北京文化的感知度。
2024年以來,中國書店雁翅樓店已舉辦“舊書新知大講堂”講座活動30余場次,其中“中軸線文化系列活動”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傳播,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
到四合院過一個“藏書節”
在北京,古舊書文化有了全新的拓展和延伸,舊書漂流、聽書講書成為市民廣泛參與的文化新時尚。
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舉辦了“肆時藏書節”——“因書而遇”舊書漂流活動。現場設置沉浸式朗讀環節,在《阿伽門農》的劇本朗讀中,讀者化身“劇中人”,體驗不一樣的閱讀。
李嘉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東城區創新策劃了“鄰裡共讀 舊書陳香”系列活動,依托街道便民服務網絡,以舊書為媒介開展鄰裡新社交,重點打造龍潭中湖“舊書新知”市集、美后肆時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肆時藏書節”、朝陽門街道“時光書卷”、北新橋街道“鄰裡讀書薈”等系列舊書品牌活動。通過設置舊書交換角、舊書漂流專架等方式,將舊書流通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通過舊書承載的情感與記憶鏈接更多社區居民,不斷增強社區凝聚力和認同感。
在北京報國寺古舊書市,不但可以讀書、買書、晒書,還可以聽書——由“聽工場”評書天團帶來的主題評書,其內容都源於古舊書。評書演員王壽成說:“評古論今,在這些故事當中,可以獲得民俗知識、感受老北京文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