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五大河流連續三年實現“流動的河”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北京堅持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協同治理、統籌推進,推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中向好,清水綠岸、魚翔淺底、人水和諧的美麗圖景逐步變成市民的生活場景。
2023年,北京市優良水體比例總體保持在70%以上,Ⅰ-Ⅲ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71.3%,較2019年增加16.2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河流。全市水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良好,水生生物物種豐富,超過一半的河流以及超過七成的水庫水生態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為優良水平。2024年上半年,全市37個國考斷面中有29個達到Ⅲ類及以上水質,佔78.4%,無劣Ⅴ類斷面,動態達到國家年度考核要求。
劃定500余個飲用水源地保護區
北京市組織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明確保護范圍和要求,目前全市已累計劃定500余個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環境狀況年度調查評估、專項執法,動態清理整治影響水源安全的環境問題。組織實施水源地周邊環境風險排查及加密監測,確保水源地水質安全。
在密雲水庫流域,北京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2019-2025年)》,支持密雲區完善流域水環境監測預警體系。2021年以來,密雲水庫持續保持蓄水量30億立方米左右高水位安全運行,累計向下游生態補水18億立方米以上,穩定保持Ⅱ類水質。在官廳水庫流域,推動人工濕地、庫濱帶生態涵養林建設,在上下游水域採取建立生態保護帶、污水處理廠等治理措施,官廳水庫水質得到明顯提升,2023年年均水質達到Ⅲ類標准。
京冀兩地履行新一輪密雲水庫橫向補償協議,2021-2023年補償河北8.5億元﹔推進官廳水庫橫向補償,2023年8月30日,京冀兩地政府簽署《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生態補償協議(2023年-2025年)》,攜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京冀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實施《白洋澱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房山區與河北保定市加強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推進大石河、小清河水環境治理。京冀兩地落實《跨省流域上下游突發水污染事件聯防聯控框架協議》,每年輪值組織開展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演練。
建立雙向補償機制
北京市銜接國家要求,細化本地措施,印發實施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落實“十四五”階段地表水、飲用水、地下水考核目標。踐行“三水統籌”,制定實施碧水保衛戰年度行動計劃,分解落實16個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水質目標,將規劃任務和具體工作分年度分區域落實。
北京印發《北京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進一步健全長效監管機制與管理要求。尤其針對汛前、汛后,雨前、雨后重點時段,以及城市內重要河流,部署排口和污水設施排查、檢查等,採取“清河”“清管”、及時清理河道水面等措施,降低汛期面源污染影響。
北京市持續實施水環境區域補償政策,用經濟手段督促流域各區落實水生態保護修復責任,推動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2023年起,實施新一輪水生態區域補償,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類指標,建立雙向補償機制,促進水體流動、水環境潔淨、水生態恢復。
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8年回升
北京市統籌實施引黃水、再生水等多水源跨流域生態補水,優化水資源調配,合理保障永定河等重點河湖生態用水。北京五大河流連續三年實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沿河水生態環境顯著恢復。全市平原區地下水位連續8年累計回升11.01米,為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
北京在全市布設200余處監測點位,以理化、水生生物、生境為監測指標,對河流、湖泊、水庫等不同水體定期調查監測。同時利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水下觀測、環境DNA等技術,進一步提高水生態監測評價技術水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