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小“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大運河課程啟動

9月23日,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在頤和園博物館舉辦“運”籌千裡 “河”以載道——人大附小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大運河課程啟動儀式,學生們一起走近大運河、愛上大運河,感知流動的文化遺產魅力。
頤和園管理處黨委書記、園長李曉光表示,頤和園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承擔著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職能。頤和園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擁有水利遺產,昆明湖是大運河的源頭,一系列水利設施在當時發揮了重要的水利調節作用,如今已經成為大運河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此外,頤和園的耕織圖水操學堂和益壽堂擁有愛國主義教育文化和紅色文化,是重要的紅色遺產,在頤和園開啟大運河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易表示,中國人民大學高度重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充分利用大學、附中、附小的資源優勢,探索行之有效的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模式。“大運河課程”是中國人民大學探索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新路徑的具體行動。
“希望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大運河課程,以今天的啟動儀式為契機,在縱向銜接、橫向貫通的育人格局中,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王易表示,在課程設置方面,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能力,科學地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要加強大中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據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小惠介紹,人大附中積極推動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人大附中通州校區也開設了大運河與中醫藥文化等相關課程,人大附中與人大附小將在人民大學的指引下,加強協同合作,增進溝通交流,循序漸進的開設好思政課。
據了解,自 2024 年 5 月開始,人大附小道法團隊全身心地投入到大運河課程的籌備工作之中。“在課程構建過程中,團隊教師通過對大運河全面深入地挖掘,探尋其歷史價值、文化意義,發現這一流動的文化遺產不僅可以轉化為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還廣泛覆蓋道德與法治、科學、藝術等多個學科領域。學校決定依托大運河,精心打造豐富多彩的課程,挖掘和闡釋大運河所承載的豐厚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孩子們去領略文化瑰寶。”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張冬梅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