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北京春玉米單產刷新歷史紀錄

2024年09月23日08:41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記者 王可心

  “最高畝產1289.67公斤,比之前春玉米畝產紀錄高出127公斤,這是北京市春玉米單產的又一個新紀錄!”

  夏搶麥子、秋收玉米。秋意漸濃,全市主要秋季糧食作物——春玉米陸續開始收獲。這幾天,由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中國農業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京郊玉米進行測產,延慶區康庄鎮大王庄村的北京市春玉米高產攻關田傳來喜訊。專家組組長、農業農村部玉米專家指導組謝傳曉研究員激動地宣布結果。

  作為高產田的“地主”,孫慧明更是喜笑顏開,“說實話,沒想到今年能達到這麼高的產量,出乎我的意料。”孫慧明還沒從驚訝中回過神來。

  說起高產原因,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蘭宏亮笑著說,新紀錄背后,有著科技力量的支撐——引進了優良品種、先進技術和智能裝備,中國農大、中國農科院等科研單位的玉米“大咖”全過程技術指導。

  蘭宏亮介紹,眼前的這100畝玉米地,是北京市重點實施的高產攻關田,由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牽頭,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所、國家農業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打造。“攻關田精選了C3288、京農科737等9個密植高產新品種,採用了精細整地、精量播種、水肥一體化、病虫害綜合防控、化控防倒、一噴多促等多項關鍵技術,平均畝種植密度達6500株以上。”而普通玉米田種植密度一般在4000株左右。

  種植密度的大幅提升,意味著在播種、田間管理方面難度加大,必須要實施精細化管理。在這塊高產攻關田裡,應用了北斗導航氣吸式播種機、植保無人機、大田智能監測設備、智能水肥調控平台等農業新技術,大大提升了每畝土地的種植效率。重重加持下,才有玉米產量的新突破。

  “不僅是示范田,近幾年,京郊大田糧食作物的產量呈現連年上漲趨勢。”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王甜甜介紹,今年北京在全市實施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在京郊糧食主產區建立了15個高產高效示范區,又在通州、順義兩區打造千畝規模的“兩高一智”示范區,由點到面推動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和均衡增產。同時,分作物發布了38個主導品種和25項關鍵技術,組織技術人員下沉一線開展包區包片定點技術服務,實現專家直接入戶、技術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提高關鍵環節技術到位率和覆蓋面,千方百計將科技潛力轉化為現實產量、專家產量轉化為農民產量、典型產量轉化為大田產量。

  “據初步預測,今年糧食單產水平較去年有較大幅度提高。”王甜甜說。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