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應急救援基層行

在傾斜19度的建筑裡行走是什麼體驗?記者探訪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

2024年09月04日15:0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董兆瑞)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坐落於北京西郊鳳凰嶺腳下,建成於2008年,建有綜合訓練廢墟、基礎訓練場、繩索訓練場、鋼結構訓練廢墟等訓練設施,已經成為國內外救援隊的重要訓練基地,2023年10月,該基地正式挂牌“一帶一路”地震救援培訓基地。日前,“應急救援基層行”網上主題宣傳活動正式啟動,首站便來到了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

基地內用於日常訓練的傾斜建筑。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走進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映入眼帘的便是一片各種倒塌形式的“廢墟”,傾斜的“醫院”、坍塌的“社區”、被掩埋的“地鐵站”……這裡主要模擬地震災害發生后常見的建筑物傾斜破壞場景。記者跟隨綜合培訓部副主任王念法走進了一棟傾斜角度為19度的樓房,在上樓的過程中感覺到一陣陣眩暈,可以說是“舉步維艱”。王念法介紹,這是供救援隊員開展抗眩暈等適應性搜救訓練的場景,是救援隊員的“入門課”,真實的現場環境要比這裡復雜得多。

傾斜建筑內部環境十分復雜。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然而,比起復雜的現場救援環境,救援隊員還要克服更大的心理壓力。在真實的地震救援現場中,適應腐臭味道是救援隊員展救援工作的前提。為此,在訓練過程中,氣味訓練也是參訓學員的必修課。“我們會買來排骨,然后把它用密封盒密封起來,在炎熱的天氣下,至少密封三天,再讓參訓學員通過嗅覺來訓練,讓他們慢慢去適應、習慣這樣的味道。第一次聞到那味道基本都會吐,一般人承受不了的。”王念法說。

如今,這裡也成為社會公眾沉浸式感受災害體驗的場所。今年5月12日至15日,防災減災公眾開放日活動在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舉辦。開放日期間,公眾可以在此多維度學習地震自救互救相關知識,了解應急避難生活、現場急救技術和社區應急響應志願者需要掌握的搜救技能,還可以零距離接觸搜索裝備、營救裝備、醫療裝備及地震救援模塊化裝備車等。

基地展廳內展示救援隊參與國際救援情況。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據了解,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隸屬於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該中心是應急管理部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地震、地質災害等災害應急搜救及現場評估、專業培訓、技術研發和國際救援等工作,是中國國際救援隊(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和中國救援隊兩支國際重型救援隊的組成單位之一,也是國家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搜救與國際救援支撐保障中心和緊急救援訓練基地。

自2001年以來,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先后派出260人次參加了120余次破壞性地震地質災害的現場應急救援工作﹔先后派出110人次執行了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青海雪崩等11批次國內救援和印度洋大海嘯、巴基斯坦洪災、莫桑比克熱帶氣旋、土耳其地震等15批次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榮獲汶川和玉樹地震全國抗震救災英雄集體,以及瑪多、瀘定、土耳其地震應急管理部集體三等功。

作為中國國際救援隊的重要組成單位,中國地震應急搜救中心擁有一批技術全面、能力過硬的救援專家,為救援隊提供災情評估、決策建議、震區背景信息及基礎圖鑒等信息服務支持。確保中國國際救援隊於2009年、2014年、2019年以優異表現通過了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能力分級測評和2次復測﹔同時為中國救援隊的能力建設提供了核心的人員與技術支持,保障了隊伍在2019年首次順利通過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能力分級測評,使中國成為亞洲首個同時擁有2支國際重型救援隊的國家。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