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蟠龍山長城將啟動研究性修繕

修繕前期的考古勘察預計9月中旬結束

2024年09月04日10:0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蟠龍山長城將啟動研究性修繕

  302號敵台回龍炕。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繼延慶區大庄科段、懷柔區箭扣段長城2022年啟動研究性修繕后,今年,密雲區蟠龍山段長城也將啟動研究性修繕,目前正在進行前期考古勘察。這是記者從密雲區文物所了解到的。

  兩座敵台均有文物出土

  項目范圍包含4座敵台及1075米城牆,將通過以考古為主的技術手段,厘清建筑基礎的四至,分析建筑的結構形制,探究病害成因,為修繕提供科學依據。

  4座敵台編號分別為密雲長城300、301、302、303,位於蟠龍山長城景區東段。上周,記者在項目現場看到,302號、303號敵台考古工作已近尾聲,兩座敵台均有文物出土。

  302號敵台出土了黑釉瓷蓋、青花瓷碗、“壽”字盤等瓷器殘片,以及部分動物骨骼,包括帶有牙齒的牙槽骨。303號敵台出土了箭矢、青花瓷片、白釉碗碗底殘片等。“后續將對瓷片和骨骼進行鑒定,判斷其大致年代,據此可以還原當時戍守長城將士的生活場景。”項目考古單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建筑結構有新發現

  更令大家振奮的是,在長城建筑結構方面也有新發現。

  其中,對303號敵台的考古提出了新問題。303號敵台頂部已經坍塌,雜草叢生,基座也殘缺不全。“考古發掘前,敵台基礎埋在土裡,通過考古清理,鑲嵌條石的基礎部分露了出來。但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項目負責人在現場指給記者看,正常情況下,敵台基礎部分底部一圈都包砌著條石,這樣才夠結實。可在303號敵台迎敵面,敵台與城牆相交的地方,出現了一道半米多寬的豁口:牆芯裸露,沒有包砌條石。

  “從施工角度說,這叫‘臟活兒’,沒干完。迎敵面有這麼大的缺口,敵台太容易被敵人攻破了。”這位負責人介紹。這道豁口是怎麼形成的?是現代有人扒走了條石?還是城牆后期修繕過,向裡縮窄導致的?密雲區文物所正邀請各路專家前來會診解讀。

  4座敵台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的建筑結構,都是下半部分是實心墩台,墩台頂部有鋪房痕跡,如柱礎石。“目前北京段長城上能看到的敵台主要有兩種結構形式。空心敵台,一層都是回廊結構,二層有鋪房。實心敵台,就是一個墩子,二層很少有鋪房。而這4座敵台,下面是實心墩子,上面有鋪房。”密雲區文物所所長李偉介紹,這種結構特點,將為研究長城敵台結構形式的發展變化提供新內容。

  “回龍炕”盤法不一樣

  302號敵台頂部發掘出了一鋪炕。炕面已經不在了,能看到炕面下迷宮似的煙道,還能看到圓形灶坑以及緊鄰灶坑的煙道出口。延慶大庄科段長城、懷柔箭扣段長城研究性修繕考古環節,都發掘出不止一鋪炕,但密雲302號敵台上的這鋪炕,跟它們的盤法不太一樣。

  “本地農村現在還能看到這種盤法,我們叫‘回龍炕’。”來自密雲區古北口鎮的考古人員告訴記者,這種炕煙道設計非常巧妙,在炕面以下來回折返,燒火時熱氣沿煙道從頭走到尾,能保証炕面均勻受熱,不會出現炕頭熱炕梢冷的情況。

  這鋪炕是現代的羊倌山上放羊時盤的?是清軍入關時隨軍遷徙的老百姓盤的?還是明代戍邊士兵盤的?尚待進一步研究。火炕一側渣土堆裡出土的瓷片、動物骨骼的鑒定結果,或將提供答案。

  蟠龍山段長城研究性修繕前期的考古勘察預計9月中旬結束。

  新聞內存

  蟠龍山長城簡介

  蟠龍山長城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在五裡坨長城和臥虎山長城之間。全長5000米,共設35座敵台,將軍樓和二十四眼樓是其中精華。

  蟠龍山長城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明隆慶元年(1567)戚繼光、譚綸開始對薊鎮長城(山海關到居庸關)進行大規模修建,萬歷六年(1578)左右開始修建蟠龍山長城。

  2020年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確定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單》,“明長城古北口—金山嶺段”入選,蟠龍山段就在其中。(記者 於麗爽)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