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2024全球能源轉型大會開幕在即 首次策劃舉辦“未來城能源周”系列活動 

2024年09月03日15:3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董兆瑞)記者從昌平區了解到,9月7日,2024全球能源轉型大會將在昌平區未來科學城開幕。本屆大會以“轉型發展 綠色未來”為主題,包括一場開幕式和全體大會、九場專題會議、一場大會總結暨未來城能源周開幕式、一場展覽展示和多場“未來城能源周”活動。

打造“海陸空”新能源技術沉浸式體驗

全球能源轉型大會作為能源領域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高層次活動,今年已是連續第六年在未來科學城能源谷舉辦。本屆大會將進一步深化大會作為能源行業發展方向引領平台、政策機制探索平台、前沿技術發布平台、國際交流合作平台的功能作用,讓一批行業領軍企業在能源谷聚集、讓一批知名學者專家在能源谷發聲、讓一批科技領域金融機構在能源谷投資,加快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谷。

本屆充分借鑒國際相關大會經驗,首次策劃舉辦“未來城能源周”系列活動,計劃在大會閉幕后的近一周時間裡策劃多場次專場會、交流會、項目路演、學術沙龍,延續全球能源轉型大會高熱度。為了更好地展示先進能源領域技術成果,在展覽展示上設置室內和室外兩個展區,室內展區突出國際國內相結合,按行業細分賽道布展﹔室外展區通過場景設計打造“海陸空”新能源技術沉浸式體驗區域,並首次設置了媒體直播間、路演區、留言區、零碳示范園樣板間等,讓參會企業、專家、資本更好的交流互動。

大會期間,還將發布重磅成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將發布《中國能源革命進展報告(2024)能源體制革命》和年度研究課題,昌平區將發布《2024北京未來科學城能源谷產業發展白皮書》,中國電力技術市場協會將發布《綜合智慧能源優秀項目案例集(2024)》,北京未來科學城、中國(山東)自貿區青島片區、中國(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等5個園區將共同發布標准創新低碳園區可持續發展倡議,北京新型儲能示范區和北京未來科學城數字電力科創中心也將在大會期間揭牌,大會創新能級持續提升。

看不見摸不著的二氧化碳也能被捕捉利用

大會的舉辦地能源谷,擔負著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能源領域技術創新高地、打造北京先進能源產業高地的重要使命。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是北京建設國際科創中心樞紐型主平台,累計建成國家級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60個,設有院士工作站7個,“三桶油”“兩張網”“五大發電集團”全部設立了分支機構或研發總部,三一重能、明陽智慧能源等大批優質民營高科技企業落戶,入駐了華北電力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等一流能源高校,匯聚了2萬余名科研人才,形成了央企、民企、高校等多元主體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

新能源院千噸級碳捕集中試平台。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日前,記者走訪了能源谷部分參展企業。成立於2010年的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能源院),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企業技術中心,主要開展新能源、綜合能源、智慧能源、儲能、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靈活發電六大領域科技研發,並開展電力設計優化和技術監督工作。

二氧化碳看不到也摸不著,要想把它從工業廢氣中提取出來,並非容易事。走進新能源院CCUS實驗室,這裡有著全國首套具備“檢測—評估—驗証—認証”功能於一體的千噸級化學吸收法碳捕集中試裝置,同時也是國內最大、功能最全、理念最新的驗証裝置。

“所謂碳捕集,指將二氧化碳從工業或者能源生產相關源中分離並捕集,再加以利用或封存,是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有效途徑。”工作人員介紹,該套裝置可用於新材料、新設備、新工藝的開發及驗証,還可以支撐大規模碳捕集工藝包開發,對外提供化學吸收法碳捕集技術檢測服務等。

如今,這項新能源院創新研發技術已得到落地應用。工作人員介紹,去年6月,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CCUS項目正式投產,每年可捕集二氧化碳50萬噸,是目前亞洲在運捕集規模最大的煤電CCUS項目。

儲能電站也能分散控制 實現全球最高效率

多余的電力如何實現高效儲存?在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能院)電池儲能技術實驗室裡,展示了該院最新的自主研發成果。2021年12月29日,華能清能院自主研發的100MW/200MWh獨立儲能電站在華能黃台電廠實現全容量並網,標志著全球首座百兆瓦級分散控制儲能電站建成。

華能清能院電池儲能技術實驗室。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工作人員介紹,儲能電站就如同一個巨型的“充電寶”。華能清能院研發的1500V級分散控制電池儲能技術,通過模塊化的儲能變流器,可對每個電池簇進行獨立的精細化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電池簇在實際運行中容易出現的並聯失配、環流內耗等痛點問題,實現精准控制,可大幅提高電池儲能系統的實際可用率。

電池簇是整個儲能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分散控制儲能電站可以把每一個電池簇都單獨控制起來,不讓它們相互影響,特別是能防范性能不好的電池拉低整體功率。“整站電池充放電效率可達87.8%左右,屬當時最高效率,高於當時業內平均水平近5個百分點。在分散式控制技術基礎上,疊加高壓級聯技術,系統效率最高達92.43%,屬於全球最高效率。”工作人員說。

據了解,清能院成立於2010年4月,以建設具有低碳清潔能源特色的國際一流研究機構為目標,致力於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清能院重點構建了“生態型、體系型、平台型、顛覆型”科研,以前沿技術研發帶動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能源科研“三叉戟”,即“著眼應用建平台、著眼攻關建體系、著眼未來育種子”。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