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家市級部門集中公開決算“賬本”
昨天上午,2023年度市級部門決算情況在各部門網站及首都之窗集中公開。除涉密部門外,北京所有使用財政資金的201家市級部門,全部公開決算,主動接受公眾的監督審查。今年是北京市連續第14年向社會公開市級部門決算。此次決算公開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拓展公開范圍,增強財政透明度。
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
部門決算情況綜合反映了各部門年度收支執行情況。此次公開主要通過13張報表來反映年度市級各部門的決算情況,包括收支執行、“三公”經費支出、政府採購、政府購買服務等。
市財政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秦征表示,在此基礎上,此次決算公開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拓展公開范圍,增強財政透明度。
一方面,細化部門收入公開內容,讓部門收入“看得更明”。為進一步全面反映市級各部門決算情況,決算文字說明將原財政撥款收入細化拆解為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等各類明細項,使各部門收入資金構成更加清晰可查。
另一方面,拓展國有資產公開范圍,讓部門資產“看得更全”。決算提高國有資產公開情況的完整性,將當年決算中車輛及大額設備購置數量、金額等變化情況在決算中進一步說明,便於社會公眾全面了解部門資產的配置情況。
全年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23.9億元
2023年,北京市認真貫徹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有關要求,強化厲行節約,把政府過緊日子作為常態化紀律要求,把更多的財政資源騰挪出來,用在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市級部門是如何過緊日子的,在本次公開的部門決算中也有充分體現。
“在‘壓’上加力度。”秦征表示,在近年來持續壓減的基礎上,2023年繼續從嚴從緊控制一般性支出,全年累計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23.9億元。市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3.52億元,比年初預算下降47.7%。節約資金優先保障“23·7”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以及“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支出)等剛性支出。
北京市積極探索研究並在全國率先建立預算部門過“緊日子”評估指標體系,引導政府部門自覺壓控行政運行成本,建設節約型機關。財政預算評審把關作用持續發揮,2023年共完成各類項目評審706個,審減率12.9%,切實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實處、關鍵處。
政府資金全過程閉環管理
相比過去,今年部門決算還有一項“看不見”的變化。北京市首次在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中,實現部門決算編報、審核、草案、批復和公開的全流程管理。
此舉意義何在?秦征表示,這標志著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整合了預算編制、執行、核算、決算的全周期業務模塊,實現了政府資金全過程閉環管理。目前,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已覆蓋市區近6000家預算單位、九成以上的財政業務,有效實現全市建“一張網”、管“一本賬”、說“一家話”。
一體化系統讓預算編制變得更加科學、精准。以部門預算為核心,預算編制與績效管理、資產管理、預算評審、政府採購等業務全線貫通。財政撥款資金以及部門依法依規取得的各類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可確保實現全口徑預算管理。
一體化系統按照“無預算不支出”原則,嚴格預算指標控制,經批准的預算由系統自動生成預算指標,單位支付金額不能超過指標總額。此外,系統通過設置“三公”經費限額、政府採購標識、超標預警提示等方式,可進一步規范公務活動經費支出,有效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大幅增強預算剛性約束。(記者 孫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