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下盡享“舊書新知” “五一”假期市民游客游古建淘好書

北京中軸線北端的鐘鼓樓廣場,“舊書新知 鐘鼓書韻”文化市集獨顯魅力,傳遞書香書韻,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令游人盡享淘書之趣。 實習記者 金瑤攝
本報訊(記者 路艷霞)昨天,北京中軸線北端的鐘鼓樓廣場,洋溢著歡樂、喜慶的節日氣氛,有正在實景寫生的,有結伴踢毽的,人聲鼎沸中,“舊書新知 鐘鼓書韻”文化市集獨顯魅力,傳遞書香書韻,展現中華傳統文化,令游人盡享淘書之趣。
由東城區委宣傳部、北京發行集團共同主辦,中國書店承辦的“舊書新知 鐘鼓書韻”系列活動,每月初定期開展,這一活動一直持續至10月。“五一”期間,中國書店旗下中關村店、燈市口店、雁翅樓店、新街口店,以及新華書店·為寶書局為廣大市民准備了展銷、體驗、古舊書收購、交換等豐富多彩的專題活動。
中國書店假期特別推出的“閱享青春”名人著作及名人傳記專題展吸引著南來北往人們的目光。陸定一、郭沫若、格裡格、蒙巴頓、史迪威、卓別林等中外名人的傳記,都是市面上難得一見的品種。劉女士一本本書仔細翻看,她選中了1966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一卷本),這本書品相良好,封底上用鉛筆標注著300元的售價。“我平時就喜歡閱讀一些偉人、聖賢的著作,還有西方哲學著作。”劉女士說。
品類多樣的舊書不僅吸引著游人紛紛前來,也將住在附近的老街坊召喚了來。王旭輝家住寶鈔胡同,他剛剛游泳歸來,就馬不停蹄奔赴文化市集,一本《隋文帝傳》被他很快買走。前些天他一直聽蒙曼講《大隋風雲》,也收聽音頻節目《大隋王朝》,他想再讀讀傳記,加深對隋朝、對隋文帝的全方位了解。王旭輝說,隨著歲月流逝,自己對北京文化、對中國歷史愈發興趣濃郁,他前兩天還剛剛從孔夫子舊書網買了好幾本舊書。
外國經典、中國古典及現當代小說依然是市集的熱門品種。市集上有《古文觀止》《東周列國志》《儒林外史》《西廂記》等讀者耳熟能詳的精品圖書,更有較為少見的上世紀70年代“大字本”﹔外國文學則包括《莎士比亞全集》《福爾摩斯探案集》《霍桑探案集》《戰爭與和平》,以及巴爾扎克、雨果、狄更斯、馬克·吐溫、高爾基等外國文學家的經典作品,也有被書友俗稱為“網格本”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系列。讀者劉呈亮選購了一套《戰爭與和平》,他說,自己一直珍藏著電影《戰爭與和平》光盤,但是因為工作忙一直沒有時間看大部頭原著,今年剛剛退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看書了。
文化市集上,具有濃厚傳統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格外受寵。“片羽存真”系列文創產品是中國書店取自歷年搶救和保護的古籍殘冊、零頁制作而成,來自新疆昌吉的馬女士說:“這些古籍殘頁通過裝裱,呈現著傳統之美。”不僅如此,“御扇臨風”折扇系列也不斷引來游人好奇的發問,中國書店總經理助理趙炎炎熱情地講解道,扇面中所用文字均直接影印自清代光緒時期內府刻印的《欽定蒙文匯書》,文創開發中,擇其頗具古典韻味且流行有趣的詞條文字,像“如意”、“罷了”等等,使清代皇家刻書規整謹嚴又不失典雅優美的字體風格得以保留和呈現。馬女士聽得入迷,她為父母買了兩面各寫著漢字、滿文“如意”的折扇,她說,希望父母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孩子們也在市集上享受著開心和快樂。在新華書店寵物書店展位,中古友誼小學二年級學生孔德謙用五色印章完成保護動物印章。“我們院裡有四隻流浪貓,我給它們喂貓糧,還蓋了小房子,所以特意打卡了動物印章。”還有的小朋友紛紛動手體驗鋼版畫,手工凸版北京明信片系列之北京鼓樓,更是贏得很多外地游客青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