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系列報道

京津冀:產業協同 “鏈”上發力

人民網記者池夢蕊
2024年02月27日08:5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協同是關鍵“落子”。

京產汽車用上了天津制造的零件,北京的研發成果落地河北工廠……十年來,三地緊抓時代機遇,持續釋放新動能,不斷開拓新的產業格局,產業鏈供應鏈緊密協同、不斷延伸,“鏈”上發力讓產業協同發展跑出了不尋常的“加速度”。

區域協作取得“新成效”

產業鏈協作“鏈”出新效益

在京津高速武清段的邊上,坐落著一座以汽車零部件生產為主導、多產業並存的產業園——天津武清汽車產業園。

新年剛過,園區內的數十家企業就進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走進來金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全自動化的沖壓車間裡,從板材到零部件隻需要幾分鐘的時間,而這些零部件經過焊接、檢驗、包裝后,就將發往距離公司僅有80多公裡的北京奔馳汽車有限公司。

來金零部件公司是北京奔馳在京津冀地區的眾多供應商之一。“天津工廠一期已投產,並且訂單量逐年上升,二期工廠也將於明年建設完成。”來金集團副總裁、來金天津工廠總經理劉新法介紹道。

整車企業發揮牽引作用,強化區域零部件配套。如今,京津冀地區的汽車及零部件制造企業與北京的整車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奔馳零部件的區域內採購額佔到全國的55%,小米汽車、理想汽車的區域內定點供應鏈企業分別達到45家和70家。

隨著產業鏈的強韌,經濟效益也隨之顯現。2022年三地研發投入強度為4.28%,比2013年提高0.85個百分點,持續高於全國。2022年區域勞動生產率達到18.5萬元/人,較2013年基本實現翻倍。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達到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

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北京主動加強與津冀兩地對接,加強跨區域產業協作,構建出協作緊密的區域產業生態。

布局優化實現“新躍升”

“六鏈五群”匯聚發展合力

聚焦產業鏈、供應鏈,集成電路、電力裝備等五個產業集群立足基礎,氫能、生物醫藥等六條產業鏈推動重點產業鏈“延”“補”“強”“優”……隨著京津冀聯合發布“六鏈五群”的產業協同發展新圖景,一條錨定高精尖發展的“航道”躍然眼前,給一眾企業帶來大展拳腳的新機遇。

北京亦庄,金風科技的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內反復研討,力爭在風能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在400公裡之外的河北邢台,金風科技投資建設的風機智能制造工廠馬力開足生產。

這,只是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

北京從“大而全”轉向“高精尖”,天津強化承接載體建設,河北著力構筑科技成果轉化高地……十年間,“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作鏈條日漸清晰。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內,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科研工作。人民網 李世奇攝

來到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展廳,一個個“高精尖”項目成果展示映入眼帘。走進創新中心實驗室,一派繁忙景象,科研人員正加緊研發攻關。

“這個阿洛酮糖生產項目的科技研發在北京,千噸級的生產線正在河北秦皇島落地。”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師周鳳麗口中正在推進的科技項目,正是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布局中的一個案例。“科創成果”們從實驗室走出,到工廠落地,在協同背景下愈發成熟。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我國第一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的戰略樞紐。目前,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累計實施項目241項,約20%為世界首創或領先,培育硬科技企業118家,初步成為顛覆性技術策源中心、高精尖產業培育中心、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心。

“我們正按照‘北京建能力、區域造生態’的思路,努力打造‘全球化創新鏈、京津冀產業鏈’耦合的協同創新共同體。”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京津冀協同創新工作部副部長劉宇介紹說。

產業生態呈現“新格局”

機器人產業搶佔新賽道

舍掉“白菜幫”、發展“白菜心”。踐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動區域產業資源整合,提供了破解企業高質量發展難題的“金鑰匙”。

首鋼集團實現鋼鐵業向唐山搬遷調整,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者。金隅集團整建制推動在京新型建材制造業向河北大廠工業園區轉移,形成以綠色建材為主的先進制造基地。近年來,大廠工業園年均營業收入15億元,已成為“北三縣”乃至推動河北省產業協同發展轉型升級的典范和當地的一張“亮麗名片”。

金隅(大廠)現代工業園。 金隅集團 供圖

產業轉型升級,為構建產業生態新格局打下堅實基礎。

一隻機械臂熟練地泡出一壺功夫茶,一台等人高的手術機器人操作著精細的骨科手術,室內配送機器人向觀眾展現著驚人的力量和靈敏度……機器人領域搶佔新賽道,成為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世界機器人大會展覽現場,觀眾體驗機器人的創新服務。 人民網 李世奇攝

最具代表性的河北香河縣機器人小鎮,是承接京津冀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產業轉移的重大平台。目前,香河縣機器人小鎮已經吸引入駐北京和天津的多家高端制造、電子信息業內頂尖企業。未來將著眼於協作機器人、物流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產業方向,大力支持減速器、控制器、傳感器及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

在去年底召開的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上,京津冀機器人產業鏈圖譜首次發布。圖譜可視化展現京津冀三地產業鏈上中下游及細分環節,有效研判產業發展前景,深度促進京津冀機器人產業協同勢能。“下一步,北京將持續攜手天津、河北,加強跨區域的產業鏈協作,實現產業鏈供需精准對接,鞏固提升機器人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的水平,構建高效銜接、錯位發展、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國斌介紹。

京畿大地上,三地產業協同的“手”越牽越緊,“步伐”越走越穩,攜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更深層次邁進。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