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京津冀名家同台唱鼓曲過大年

2024年02月16日09:1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京津冀名家同台唱鼓曲過大年

  本報訊(記者 韓軒)京津冀三地地緣相接、文脈相通,鼓曲藝術更是三地群眾非常喜歡的曲藝形式。昨晚,“戲聚京津冀——保利院線京津冀區域·新春演出季”之“龍騰鼓韻——京津冀鼓曲過大年”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三地鼓曲名家和非遺傳承人紛紛登台,唱響樂亭大鼓、京東大鼓、西河大鼓、京韻大鼓等鼓曲名作。

  一段歡暢的快板書《武鬆趕會》拉開了“鼓曲過大年”的大幕,隨后,描繪北京及各地風俗樣貌的西河大鼓《一百單八州》,取材自張生、崔鶯鶯愛情故事的樂亭大鼓《大西廂》,以及講述焦裕祿事跡的京東大鼓《白雪紅心》相繼上演。該場演出上演的作品匯聚了不同流派鼓曲的經典作品,地域特點分明,觀眾在一場演出中聽著不同的唱腔和口音,有的活潑俏皮,有的曲韻悠長,“游”遍京津冀。

  這場演出演員陣容強大,匯集了京津冀三地不同鼓曲流派的傳承人與名家。其中,演員張爽是郝派西河大鼓第四代傳承人,演員李瑞是靳派樂亭大鼓第四代傳承人,演員張近平是韓派樂亭大鼓第七代傳承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天津市津南區董派京東大鼓傳承人劉炳山,師承京東大鼓名家董湘昆。帶來壓軸演出的北京琴書演員王樹才,北京觀眾都很熟悉,他既是北京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的關門弟子,也是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北京琴書傳承人,一段《楊八姐游春》,讓在座觀眾聽得如痴如醉,紛紛叫好。

  台前,藝術家們帶來一個個經典的作品,幕后相見時,傳承人紛紛抱拳拜年,互道“新年好”。“我們平時經常見面,今天過年相見感到更親切。”國家級非遺(樂亭大鼓)代表性傳承人張近平說,鼓曲屬於姊妹藝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很多值得相互借鑒的內容。“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我們舉辦交流演出的機會越來越多,這對我們每個曲種的發展都有幫助。”張近平說,如今正值春節期間,諸位傳承人帶來的都是帶有傳統文化元素的作品,也希望給觀眾帶來充滿文化韻味的新年祝福。

  要說“京津冀”這三個字,在天津市曲藝團副團長、帶來《活捉三郎》的京韻大鼓演員夏炎身上都有體現。他祖籍在河北,出生在天津,唱的又是京韻大鼓。演出當天,他從河北老家開著車到北京演出,演出后第二天,打算在北京轉一轉,感受一下北京紅火熱鬧的年味兒,隨后再回家。

  “原來有不少曲藝界的表演藝術家生長在河北,在天津成名,再在北京度過晚年,這個路徑構成了很多人的演藝人生脈絡。”夏炎說,現在三地交通更加便利,不少天津的演員前往北京發展,而他所在的天津市曲藝團中,也有來自北京的演員登台。“京津冀三地文化互通,在曲藝方面表現得特別明顯,三地的觀眾都特別懂曲藝,我們常說,會唱鼓曲的人把三個地方都得走一遍才算唱好了,這對演員也是非常大的考驗!” 本報記者 方非攝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