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年動態治理2.8萬處交通安全隱患

本報訊(記者 安然)日均8000就診人次的協和醫院,西門外原有的兩個丁字路口被調整為一個十字燈控路口,醫院南側東單路口的左轉車道增加到兩條,一系列措施實施后,醫院周邊的交通事故和擁堵警情下降四成﹔全年動態治理了2.8萬處各類交通安全隱患,對山區、農村、高速公路的619處事故多發點位進行治理……
近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的報告大廳裡,面對上百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市民代表,北京交通民警將去年一年來警方工作中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種變化,向市民詳細報告。
“2023年,公安交管部門推動開通了‘通學車’,施劃了‘通學路’,完善了學校周邊的交通標志標線及防沖撞設施,加強指引和安全防護。”交管局秩序處處長張磊首先登台,詳細通報了公交專用車道使用時間變化,以及學校、醫院、交通場站周邊秩序治理方面的諸多變化。
此外,在事故“快清快處”領域,已經實現了“1分鐘接警、5分鐘挪車”,事故處理平均耗時17分鐘,全年遠程處理交通事故46萬余起,處理量同比提升64%,遠程事故處理模式在緩堵、便民上發揮了巨大作用。
去年,北京交管部門投入使用了第四代公安交管指揮中心。交管局科信處處長朱林介紹說,新一代指揮中心,具備交通調控、崗位管理、警情處置、合成作戰等系列功能,集合了16萬路視頻監控、2.3萬套交通檢測設備。“司機在使用導航軟件的時候,經常能聽到諸如‘保持現在車速可綠波通過XX個路口’之類的提示語,這就是交管部門與相關企業的合作,各方共同投入技術力量,集成路況數據,搭建交通感知大模型對海量數據進行融合計算,實現對全市交通運行的立體呈現。”2023年,警方對城區主干路網的800處老舊信號燈進行了聯網和智能化升級改造,目前全市聯網信號燈達到4400處,中心城區路口聯網直控的信號燈超過了全市總數的95%。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