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懷柔:構建科創之城 打造人才匯聚“強磁場”
近年來,懷柔區始終站在“國之大者”的高度,把人才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緊緊圍繞國家實驗室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堅持以“懷”納才、以“柔”愛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共著人才華章。
搭建高能級科創載體 吸引科技人才“擇懷而棲”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成功加速第一束電子束,跨入世界前列﹔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已全面運行,面向全球開放預約﹔“子午工程二期”新建設備光譜成像日冕儀順利通過工藝測試,標志著我國自主研制的首台常態化運行地基日冕儀正式建成······在懷柔科學城,“國之重器”掩映山水之間,各大科技設施平台面向全球開放共享,基礎研究核心技術和重大成果競相涌現。
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齊聚,匯聚起“最強大腦”。由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領銜的北京雁棲湖應用數學研究院已引進數學、物理、計算機等領域頂尖人才130余人,形成17個專業科研團隊。數學為根,模型為樹。副院長鄔榮領帶領統計團隊與代數拓扑及其應用團隊運用數學手段助力復雜疾病研究,炎症性腸病化身模型“試驗田”,在輸入科研機構公開發表的185種代謝物數據后,模型步入開“跑”軌道。中國科學院大學在懷師生達1.5萬人,成為科學城人才的活水源頭。中國科學院19家科研院所在懷落地,入駐科研人員約3400人。
領軍型企業力量迸發,區域性高端產業集群落戶懷柔。懷柔區以高端科學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為核心,構建“一核三區多點”的高端儀器裝備和傳感器產業空間格局,落地儀器和傳感器相關企業達290余家。高精尖企業強勢入駐,中國機械總院懷柔科技創新基地正式啟用,圍繞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汽車等重點領域,以解決裝備制造“卡脖子”短板問題為出發點,打造集科技創新、中試驗証、公共檢測、標准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技創新基地,並形成工程技術人才集聚的“磁吸效應”。截至目前,懷柔科學城科研人員達到1.8萬人,其中兩院院士71人,集聚各領域外籍人才600余人,已初步形成全創新鏈條人才梯隊,科技創新氛圍日益活躍。
深化國際人才開放交流 使城市更受人才矚目
在深化國際人才開放交流方面,首屆國際基礎科學大會在京舉辦,聚焦合作、探索未知,匯集來自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位中外頂尖科學家,聚焦數學、理論物理、理論計算機與信息科學三大基礎科學領域34個主要方向,舉行500余場學術報告,聯動北京、上海、南京、香港四地舉辦衛星會議,搭建高質量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嶄新平台。
同時,在院地合作機制的推動下,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聯合舉辦的第五屆“雁棲湖會議”在懷柔舉行。會議以“高端制造前沿進展”為主題,邀請國內外百余位著名專家學者研討高端制造領域面臨的機遇與重大挑戰,探索高端制造技術助力中國建設“制造強國”。會議期間,發布“2023年高端制造前沿十大科學問題”。十大科學問題圍繞激光制造、微納制造、機器人化智能制造三個方向,由懷柔面向全球公開發布,以激勵更多的科學家對新的科學問題發起挑戰,進一步推進高端制造相關科學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在此基礎上,懷柔區進一步加強人才創新創業支持保障,點燃強力“新引擎”。參與發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依托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的支持,突破以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指南征集渠道,發布區域聯合基金“揭榜挂帥”計劃,面向全國儀器傳感器類企業和人才與懷柔區共同“發榜”,通過機制創新提升人才培養效能,服務高質量發展。
做好“科學+城”文章 打造高品質、有溫度的科學家園
懷柔區全面推進高品質人才社區建設,不斷提升人才發展承載力。雁棲國際社區臨近多個大科學裝置,能夠滿足科學家與來懷人才多元化住房需求,560余套房源供人才“拎包入住”。為做好科研人員配套保障,在一期布局便利店、藥房、美容美發、健身房等一批公共服務設施,針對入住科研人員特點及需求,配置雙語管家,入戶保潔服務,並建立15分鐘響應和半小時客戶訴求解決機制。針對國際人才在懷工作生活需求,提升教育醫療服務能力,深化與一零一中學,中關村一小等名校一體化辦學,青苗國際學校招生運行。依托“區辦市管”,引進優質醫療資源,懷柔醫院國際部啟用,為科研人員提供健康體檢服務。
推動“兩區”政策集成落地,提升國際人才服務便利化水平,研究制定《北京市“兩區”建設有關便利外國人來京開展科研工作全環節服務政策集成創新(懷柔)工作方案》,構建“科學裝置開放共享—國際科研項目合作—國際科研人才引進—國際前沿學術交流”服務鏈條。同時,懷柔設立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台,建立外國人出入境服務廳,使外籍人士辦理工作許可、居留許可“兩証”時間縮短為5個工作日。圍繞行、游、住、會、醫、教等人才需求,聚焦解決服務人才“最后一米”,為95名領軍人才代表發放“雁棲卡”,獲得人才廣泛好評。此外,懷柔區不斷健全人才服務網絡,為每個在懷科研院所配備“科技管家”,在各人才主管部門和屬地鎮街設置“人才管家”,實行人才事項“首問負責、快速響應、專員對接”的一對一服務模式,隨時解決人才需求,讓人才團隊在懷安身、安心、安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