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柔區19項農文旅融合特色活動慶豐收

人民網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董兆瑞)農產品展銷市集、農耕農事互動體驗,“村晚”群眾文化演出……9月23日,為期三天的2023年懷柔區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34屆北京農民藝術節在北房鎮開幕,19項農文旅融合系列特色活動鬧熱豐收節,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幸福畫卷。
懷柔區19項農文旅融合特色活動慶豐收。 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頭雁”代表石晶返鄉創業12年,在渤海鎮洞台村打造井鄰未來鄉村社區平台,通過產業聯動,帶動農民增收﹔農民代表鄭秋伶,建立寶山大姐公益就業服務平台,多渠道解決農村婦女就業難題……開幕式前,30位農民、新農人和“頭雁”代表通過視頻展示和走紅毯的方式,展示或創業致富、或帶動產業發展、或助力村民增收等精彩故事。
九渡河鎮黃花鎮村村民石廷棟作為新農人代表,帶著綠色有機藍莓,自信滿滿地走上紅毯。“我們自己種的藍莓,口感細膩、糖度高,純綠色食品無公害!”走上紅毯的,還有帶領整個村子闊步向前的村支書。作為“頭雁”代表,寶山鎮道德坑村黨支部書記高國民在紅毯上意氣風發。近年來,他帶領全體村民促進村級紅色旅游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使道德坑從一個貧窮落后的低收入村,晉升為全國文明村、市級產業發展示范村。
懷柔區19項農文旅融合特色活動慶豐收。 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開幕式演出分為“看山看水看豐收、科技興農筑盛世、惠風和暢慶振興”三個篇章,有詩樂舞《科技助農譜新篇》、新農人合唱《振興鄉村唱起來》等10余個精彩的文藝節目讓在場觀眾大飽眼福。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豐收節還有懷柔區對口幫扶地區內蒙古四子王旗的傾情助陣。開幕式上的四子王旗器樂表演《火紅的薩日朗》讓市民喝彩連連。農產品展銷市集上的四子王旗特色農副產品好評如潮。開幕式當晚特別設置了四子王旗專場演出,讓市民沉浸式體驗草原人民的能歌善舞、熱情好客。
《懷柔區特色農產品名錄》在開幕式上發布。懷柔板栗、紅肖梨、軟棗獼猴桃、西瓜李子等25類、33個品種收列其中。其中,軟棗獼猴桃通過野生馴化栽培、篩選新品種等諸多實踐,已成為喇叭溝門滿族鄉地區發展的特色果品,由於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得果品質量上乘、甜度大、營養更加豐富,頗受市民喜愛。
懷柔區19項農文旅融合特色活動慶豐收。 人民網記者 董兆瑞攝
記者在現場看到,懷柔特色農產品展銷市集人流如潮。來自懷柔區14個鎮鄉的特色農產品和內蒙古四子王旗等地的100余種特色農副產品吸引著四面八方趕來的市民。市集不僅吸引了當地人來,也吸引了海澱、順義等周邊城區的游客。市民張先生說:“這麼多琳琅滿目的本地特色農副產品讓我眼花繚亂,軟棗獼猴桃、板栗,我買的都拿不動了。剛才還想買大水峪的家鄉腸,結果已經被搶光了,太受歡迎了!”
除特色農產品展銷市集外,現場還設置了農村非遺藝術品與文創產品市集、農耕農事互動體驗區、書法攝影藝術展區等。市民既可以體驗制作豆腐、掰玉米等農耕農事活動,又能體驗精彩的非遺文化,還可以通過藝術作品感受當代農民熱愛生活的精神風貌。
當天,懷柔區人民政府與北京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分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懷柔區將在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升級等領域,與雙方開展友好務實合作,逐步形成科技、資源、示范基地、人才隊伍等共享共建共用的良好格局,為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另據了解,以農民豐收節為載體,懷柔區將結合主題教育,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持續豐富農文旅融合發展內涵,推進“百村示范、千村振興”工程,著力打造具有首都特點的鄉村振興“懷柔模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