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產業后冬奧時代熱度不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本報訊(記者 李遠飛 實習生 趙嘉珩)昨天,2023年國際冬季運動(北京)博覽會(以下簡稱“冬博會”)在首鋼園落幕。三天的展期覆蓋了一個周末,首鋼園1號館和2號館的兩萬平方米展區內,數百家中外參展企業吸引了大批市民:造雪機演示展位前,人們駐足觸摸飄落的粉雪﹔在模擬冰壺、仿真雪橇等互動展區前,人們排起長隊,都想一試身手。而與參觀者的熱情相呼應的是,展會的主辦方、參展企業和與會專家都不約而同地看好后冬奧時代的中國冰雪產業。
在每年的冬博會上,亞洲數據集團都會發布當年度的《中國冰雪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今年發布的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冰雪運動產值將達到8900億元,比2022年增長900億元,中國新注冊冰雪相關企業預計將達到1436家。
“我們從各個方面、各個維度綜合考量后,發現當下的中國冰雪產業發展,在2022年冬奧會后並沒有降溫,而是進入一個穩步、可持續增長的階段。”亞洲數據集團常務副總裁張莉表示,在調研了中國的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冰雪培訓、冰雪投資等全產業鏈后,亞洲數據集團發現,參與分享中國冰雪產業“蛋糕”的自主品牌正越來越多,而且介入到了許多細分領域,“冰雪產業在中國的發展正越來越成熟。隨著我們對這個產業的了解越來越多,在這個產業鏈上每個環節的挖掘也越來越深入了。”
隻有當“水”夠大夠深,才可能養得活更多的“魚”。揚州佳泰管業有限公司從2006年起介入冰雪產業,為冰場雪場提供管道材料。“北京冬奧會后,各地建設的冰場雪場比冬奧會前還要多,尤其是商業冰場蓬勃發展,如雨后春筍般發展得很快。”揚州佳泰管業有限公司經理鄭現林說,“冬奧會雖然已經結束,但公司的業務量卻隨著越來越多的冰雪場館投建顯著提升了。”首次參展冬博會的張家港旗美進出口有限公司,過去的主要業務是將國內生產的冰雪裝備銷往國外,但北京冬奧會至今,她們接到了大量來自國內的訂單,現在這一塊也已成為公司的一項主要業務。
在國際奧委會執委會委員、冬季奧林匹克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協會主席伊沃·費裡亞尼看來,眼下中國冰雪產業的這種態勢毫無疑問得益於冬奧會成功舉辦。他說:“在后冬奧時代,這個行業仍需要支持,需要組織很多活動,中國也有非常出色的冰雪運動員,擁有非常好的成績,如果能夠抓住這些契機,那麼就能夠為中國冰雪市場創造出更多的機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