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文化

琉璃河遺址重要出土文物和考古資料已安全“獲救”

2023年08月07日09:1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他們從洪水中抱出500個檔案袋

  本報記者 李祺瑤

  “經歷了140年一遇的暴雨,蹚過了1米深的積水,救出了全部數字資料,保護了重要的出土文物、圖紙拓片,抱出了大概500個檔案袋……”昨天凌晨2時30分,王晶暫時放下手頭的修復工作,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照片裡,泡過水的檔案資料鋪滿地板,微微卷曲、泛黃的紙面上,文物圖片和文字依舊清晰。

  過去的7個日夜裡,這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琉璃河考古工作站站長,和她的考古隊員們經歷了一場與汛情的“賽跑”——受連續多日的強降雨影響,房山區大石河河水倒灌,造成琉璃河遺址考古工作站和發掘區均被淹沒。暴雨中,這群考古人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地開展文物搶險工作,全力守護遺址文物的安全。

  回憶起這場“賽跑”前的情景,王晶仍歷歷在目。7月31日凌晨,房山區部署轄域內受災村鎮所有人員撤離。接到通知后,王晶立即組織隊員排查考古工作站安全隱患。當天下午,大石河的行洪范圍經過琉璃河遺址,洪水逐漸漫上考古工作站,辦公室、宿舍、文物庫房相繼被沖刷……積水和淤泥中,隊員們不顧個人安危,搶救考古資料和歷史檔案,將站內出土文物、儀器設備等重要物品及時轉移到安全位置。

  為配合屬地防汛工作,一批隊員必須先完成撤離,王晶則帶領兩名隊員堅守工作站,直至撤離最后一刻。

  深夜,輾轉抵達安置點后,王晶和隊員們顧不上休息,便清點起“家產”——

  “幸好我們開展了檔案電子化,網絡儲存器裡的全部資料都保住了。”

  “剛提取出來的文物也都沒有發現損失。”

  “發掘記錄、工作日志……糟了!還有三箱重要資料在檔案室五節櫃的下層!”

  ……

  積水越來越深,隊員們的心情越來越焦急,恨不得飛奔回工作站,再搬一箱資料、再救一件文物。

  8月1日一早,王晶和隊員安妮娜肩並肩,互相攙扶著涉水返回工作站。“當時,我們都不知道站裡的積水有多深。”王晶說,走進工作站,兩人蹚著深度及腰的積水,仔細清點重要出土文物及資料受災情況,又轉移出幾箱資料、搶救出一批設備,“我們趕緊把泡了水的資料搶撈出來,抓緊清理、晾晒,研究復原方案。”

  隨著降雨逐漸減弱,水勢基本穩定,王晶又帶領隊員勘察了琉璃河遺址的3個發掘地點,加強受災點位支護,設立警戒提示標志,最大限度保障遺址及周邊人員安全。

  連日來,考古隊員們各司其職,投入到文物搶險和災后復原工作中。在大家的接續努力下,考古工作站安防、消殺、清淤等各方面災后工作有序開展。截至目前,琉璃河遺址的重要出土文物和考古資料已安全“獲救”。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