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財政收入同比增長百分之十二點九
北京財政收入質量排名全國第一

本報訊(記者 高枝)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兩位數增長,財政收入質量排名全國第一。昨天上午,市財政局局長韓杰受市政府委托,向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報告了本市2023年上半年預算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財政運行不斷回穩向好,疊加去年4月起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態勢,累計完成3376.6億元,增長12.9%,剔除留抵退稅等不可比因素后,與全市上半年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稅收收入佔比為87.0%,收入質量排名全國第一。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制造業、商務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重點行業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其它三本預算收入呈現“兩降一增”態勢。其中: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747.6億元,下降16.3%,主要是受去年實行“雙集中”供地政策(“集中公告、集中成交”)形成同期高基數影響。全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53.3億元,下降17.9%,主要是2022年市屬國企利潤受經濟形勢、疫情沖擊及部分行業周期波動等因素影響,利潤有所減少。全市社保基金預算收入完成3088.5億元,增長11.2%,主要是受繳費基數增長、以及階段性社保費緩繳政策到期后恢復征繳影響。
支出方面,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保持較高強度,累計支出4176.1億元,增長5.4%,完成年度預算的53.8%。教育、科技、文化、社保、衛生健康等重點和民生領域支出保持增長。
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為企業減負紓困。給予中小微企業採購“優先”、預留“加額”、資金“快付”等政策優惠,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上半年授予中小微企業合同佔全市採購合同金額8成,高於國家要求40個百分點。安排資金支持開展汽車促消費政策,優化觀影、住宿、餐飲等各類消費券等發放方式。足額使用中央批准本市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117億元,集中用於支持自貿試驗區科技創新片區、臨空區產業園區,以及交通樞紐基礎設施等148個項目。民生改善方面,足額保障好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確保全市蔬菜、糧油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價格平穩運行。加大對基層財政支持力度,上半年,市級財政下達各區轉移支付資金1659.3億元,同比增長6.4%。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