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區觀音寺“榜樣團”跨越2000余公裡 捐助貧困學生十余載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張奶奶,衣服穿在身上很合適,鞋子也剛好,您給我們的杯子很喜歡!”“我們以后也要像您一樣,好好學習,幫助更多小朋友,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一行行稚嫩的字跡、一句句感謝的話語,來自2500多公裡的雲南省麗江市黎明小學的孩子們,信中的“張奶奶”是大興區觀音寺街道“北京榜樣”張轉玲。
提到雲南省麗江市,很多人會聯想到麗江的秀麗風景、怡人風光,但對於張轉玲帶領的“榜樣愛心隊”來說,他們日夜兼程,卻無暇看風景,因為心中所念、所想的孩子們,就在這風景之中。這次參加捐資助學公益志願者的代表有來自首座御園一裡社區的“北京榜樣”“文明先鋒”張轉玲,“榜樣人物”侯麗平、社區老黨員志願者董喜山及許花4位代表,同時,聯合大興區老干部大學首座一裡分課堂和“北京榜樣”李穎的京城小雷鋒團隊、志堅坊保健服務有限公司一起,完成了此次捐贈任務,給孩子們帶來了新的校服、被褥,還有愛心人士捐贈的電腦、文體用品等。從北京到雲南再到麗江市黎明小學,四位“榜樣愛心隊”成員代表們從飛機到大巴車再到山裡,一路的風景見証了“榜樣愛心隊”堅持十余年資助貧困學生的心路歷程。
黎明村位於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的腹地,距玉龍縣城120公裡,平均海拔2800米,屬高寒貧困山區。黎明小學始建於1974年,佔地面積4834平方米,是一所公辦的寄宿制小學。學校現有學生71人,學生全為傈僳族,均來源於黎明村委會所轄十三個自然村。由於大多數村小組的公路都沒硬化,有的甚至還未通公路,孩子們都是周日到學校,周五放學才回家,上學和回家基本都是靠步行,學生家庭的生產生活條件都很艱苦。崇山峻嶺當中的黎明小學,安靜卻孤獨,孩子們渴望走出大山的夢想在這裡發芽。
“孩子們每周都要翻越三四座大山才能到學校。”6月的雲南省麗江市,風景宜人、天藍水淨,張轉玲與“榜樣愛心隊”凌晨3點半就從住處出發前往黎明小學,穿越了3個半小時的山路,帶著兩車的學校常用物資抵達了黎明小學,這所小學沒有通快遞,捐贈的物資已經提前一個月通過物流運送到指定存放點,再由“榜樣愛心隊”共同開車送到學校。
在捐贈儀式上,張轉玲叮囑同學們,要好好學習,樹立崇高理想,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同學們備受鼓舞,紛紛表示一定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也像他們喜歡的榜樣一樣,多幫助他人。張轉玲還為學校贈送了大興區老干部大學的課堂詩文、攝影作品選。孩子們通過一張張攝影作品、一篇篇詩歌散文,暢想著山外世界的美好圖景。
其實,在“榜樣愛心隊”心中牽挂的,不隻有雲南省的黎明小學,還有河北省豐寧縣,“榜樣愛心隊”組織社區黨員、大興區老干部大學的學員們,堅持十余年資助貧困學生從未間斷,他們自己租大巴車進山運送、在地下室內清點捐贈物資……如今,參與扶貧助學的愛心人士已達一千余人,一對一資助貧困學生22名、幫扶特困家庭7戶。他們夫妻資助貧困學生12名,其中兩位研究生已畢業工作,一名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在讀、三名大學生已經畢業,其他六名中小學生在讀。
目前,觀音寺街道2023年“文明先鋒”尋找計劃、“禮遇榜樣”計劃已全面啟動,通過尋找計劃,已“禮遇”出社區老民警程貴根、“文明先鋒”陳玉田等身邊好人。榜樣在行動,精神在傳承,文明先鋒尋找計劃還在繼續,期待更多人加入到文明志願服務的隊伍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