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時政要聞

市人大代表、海澱區委書記於軍: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核心區 

2022年01月10日08:21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創中心核心區

  海澱區委書記於軍(右)做客北京青年報兩會直播間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這為海澱區創新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注入了新動能。今后一年,海澱區將如何積極爭取並落實好新一輪的先行先試?如何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提升創新能級,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昨日,北京市人大代表、海澱區委書記於軍走進北京青年報兩會直播間,進行詳細解讀。

  談改革試點

  中關村今年積極開展

  新一輪先行先試

  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央給予了很多政策支持。近年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包括中關村科學城在內的“三城一區”主平台加快建設,在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推動創新產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落實黨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了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於軍表示,中關村科學城立足科技創新出發地、原始創新策源地、自主創新主陣地的功能定位,對標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努力下好“五子棋”。今年將強化先行先試的作用,積極爭取並落實好新一輪的先行先試,形成政策創新的高地,圍繞支持創新主體、聚集創新資源、優化創新機制等方面,拿出更大的努力、更大的決心,用更多的智慧“求突破、謀創新”。

  於軍表示,中關村科學城要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走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最前頭、走在中關村先行先試最前頭、走在全市高質量發展最前頭。“在海澱區剛剛結束的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我們提出了未來五年的工作主題主線:深耕試驗田,當好排頭兵,加快建設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著力打造以首都發展為統領的現代化強區、高品質海澱。”

  談科技創新

  一批前沿領域

  從“並跑”走向“領跑”

  於軍表示,去年以來,海澱區以中關村科學城建設“加速度”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繼續呈現穩中向好、加速恢復態勢。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146.8億元,同比增長12.9%,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將突破9500億元,佔全市24%,增速在10%以上,向“萬億俱樂部”挺進步伐堅定有力,支撐首都發展的作用更加彰顯。

  “2022年,海澱區地區生產總值有望實現一萬億元。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考慮用新的方法、開辟新的路徑,進一步提高創新能力、提升創新能級,推動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於軍說,海澱區將重點從三個方面挖潛經濟發展潛力,分別是提升科技創新能級,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建設現代產業體系,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優化空間資源配置,加速中關村科學城建設。

  於軍表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引擎。近年來,海澱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堅持世界一流目標,制定實施了“創新發展16條”等系列支持政策,構建了以創新合伙人為支撐的區域“創新雨林”生態體系,建成了智源、微芯、量子研究院和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一批戰略性、引領性新型研發機構,發布了長安鏈、“悟道2.0”、96核區塊鏈專用芯片等重大成果,一批前沿領域從“並跑”走向“領跑”,這些都是海澱區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未來發展的動力。

  下一步,海澱將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優化創新生態為主線,搭建高能級創新載體、培育高效能創新生態、匯聚高精尖創新人才,全面提升科技治理能力,夯實海澱高質量發展基礎,提升海澱經濟發展成色。

  談產業升級

  構建梯次有序

  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

  高素質產業是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於軍表示,近年來,海澱區強化項目帶動聚集發展“硬核力量”,狠抓重點產業、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等領域重大項目投資,推動字節跳動、小米等近100個重點項目落地投產﹔搶佔前沿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強高精尖產業組織培育和模式創新,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醫藥等細分領域保持全國領先,新材料、智能制造、能源環保等領域佔據高價值環節﹔發揮內需支撐作用,優化生活性服務業布局,調整消費結構、提升消費能級,市場總消費穩居全市第一。從具體指標看,海澱區投資、消費、外資外貿、財政收入等均居全市前列,信息、科研、金融、教育、制造等支柱產業均在全市佔據舉足輕重地位。

  高素質的產業結構保障了海澱經濟運行的彈性、韌性和穩定性,彰顯了海澱經濟在大變局中搏擊風浪的強大潛力和定力,也為海澱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下一步,海澱將把握產業轉型升級和變換發展賽道機遇,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形成以科技服務業為基礎、大信息為支柱、大健康為突破、先進智造業為支撐、面向未來的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大產業集群、大企業集聚、大項目集成”的發展格局,構建“鏈主”企業帶動、單項冠軍跟進、專精特新“小巨人”梯次有序、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

  談資源配置

  提升空間經濟密度

  和產出效益

  高品質空間是產業發展的載體,也是提振發展動能的重要保障。

  於軍表示,近年來,海澱區秉承“科學+城”的理念,堅持科學規劃精細治理,聚焦中關村科學城,積極推動南區提升產業能級,北部地區形成發展縱深和新的創新增長點,產業發展的高品質空間格局基本形成﹔海澱堅持管理創新,發展優質產業的能力不斷提升。

  硬件方面,五年來,北部地區累計開復工1203萬平方米,竣工548萬平方米,在北部新增了中關村壹號、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等27個重點產業項目,開工建設了楊家庄小學等25個教育配套設施、北部醫療中心等2個醫療設施以及中糧大悅城等2座商業綜合體,地鐵16號線開通運營,鄧庄南路、翠湖東路、皇后店東路等主次路建成,北部能源中心等一批市政設施建成投產,永靚家園等居住項目建成,北部產城融合發展的高品質城區初見形態﹔南部地區城市更新取得重大成果,二河開21號院、京張鐵路沿線等一批歷史遺留難題得到解決,454個背街小巷舊貌換新顏,老舊小區、老舊樓宇、老舊廠房改造取得實效。

  軟件方面,海澱區實行“先定項目后供地”,確保土地、空間與產業精准匹配,實施產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降低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用地成本﹔不斷提升園區專業化國際化市場化服務水平,實現重點園區由物業管理向投資和服務轉變。

  下一步,海澱區將全面實施北京城市總規和海澱分區規劃,聚焦全域中關村科學城,加強全域產業空間資源統籌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空間經濟密度和產出效益,健全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提升區域服務優質產業能力,為海澱未來發展進一步升級拓展優質空間。

  文/本報記者 王斌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