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吳晨:加強頂層設計 貢獻城市更新的北京智慧

2022年01月07日17:0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北京市政協常委吳晨。人民網 尹星雲攝

人民網北京1月7日電 (尹星雲)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帶來了關於城市更新的提案。近年來他持續參與到北京城市更新的進程中,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了很多寶貴經驗。

“城市復興是城市更新行動的高級階段和頂層設計。”吳晨認為,城市復興是促進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更新行動”高級階段和頂層設計的建議,同時,這也是在“和諧宜居之都”建設發展中,構建北京氣象、貢獻北京智慧、形成北京學派的積極路徑。

吳晨認為,應從五大系統計劃來推進城市復興。

產業經濟系統。盤活閑置資源,促進產業升級,除了關注物質環境的改善,城市復興策略同時也重視更新地區的產業導入。引入優質的產業、教育和醫療等資源,增強城市功能核心競爭力和綜合服務能力。城市更新與復興還應該增加就業機會以提升城市競爭力、改善城市經濟和財政水平等。地方發展必須與城市經濟發展定位緊密結合,在城市更新與復興進程中,需要通過更新與復興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特別是對於產業調整轉型中的大城市,在城市產出、生產率提高和創新等方面都需要為城市在新的勞動分工體系下增加競爭力和持續的投資吸引力。例如針對老舊廠房更新改造,應在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建筑風貌的前提下,重塑整體功能布局、出行環境、公共空間等,同時提升產業業態和生態環境。

文化傳承系統。加強文化引領,推動城市發展。城市復興中所體現的城市文化是一種環境氛圍與城市“溫度”,是價值觀、文化素質等的綜合表現,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是城市復興的核心。在廣闊文化視野下的城市復興計劃,可以通過對現有城市遺產、文化產業、相關文化商業與其它城市資源有效整合,實現城市文化資源在城市中的合理利用,提升城市的活力與品質﹔同時在嚴格遵守上位規劃的前提下,選擇城市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節約城市土地資源,恢復城市活力與繁榮。

物質空間系統。這一系統著重關注提升空間品質,改善人居環境。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的城鎮化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與此同時,一些問題也伴隨著發展的進程不斷出現,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分布不均勻,生態環境、服務功能不完善,老舊小區部分設施已不能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城市風貌和城市界面亟待整治提升,城市發展承載力下降等等。城市設計的空間方法是城市復興重要技術手段之一,城市公共中心活力提升、公共交通尤其是軌道交通的布局、配套服務設施與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等,都將引導城市空間重構,進而塑造城市經濟社會空間的高質量形態。

社會活力系統。激發社會活力,創新社會治理。城市更新與復興具有深刻的社會與人文內涵,忽視社區利益、缺乏人文關懷、離散社會脈絡的更新不是真正意義的復興。城市復興強調提升城市內涵以促進城市空間的再利用、增強地區生機活力。歷史街區在演變過程中,局部成為低收入群體的聚居地。這種情況下,首要解決的就是避免社會分層,改善原住民居住條件,強調公眾參與,創造“以人為中心”生生不息的社會生活場景、留住延續至今的傳統文化和社區記憶。

科技創新系統。科技驅動創新,助力城市更新和城市復興。隨著科學技術、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城市更新將借助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地理信息、移動互聯網、數字孿生等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強大驅動力,發展智慧應用,建立一套新型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加強城市更新全流程智慧化管理。綜合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技術,將智慧城市理念和綠色雙碳目標貫穿至城市更新與城市復興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全過程,先進技術在城市發展和城市復興中的應用。

“城市復興是活化低效城市空間的現實途徑,通過對用地效益低下的城市區域和產業空間有計劃地進行整合改造、挖掘潛力,促進老城區活力重振與新城區結構優化,促進城市產業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進而促進社會結構優化調整,是挖掘城市內部發展潛能、實現城市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有效路徑。”吳晨說,應當以長遠的視角和持續的行動,形成存量改造、增量結構調整的城市復興和鄉村振興的城鄉建設發展模式,實施經濟轉型、社會融合、文化引領、空間提質、創新驅動的城市復興策略,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可持續發展,構建城市復興的北京模式。

(責編:鮑聰穎、郭亞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