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北京分兩步實現“碳中和” 將建近零碳排放城市

2021年09月07日08:35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將建近零碳排放城市

  動態

  昨日,“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在國家會議中心開幕,該論壇是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生態環境服務領域的重要活動。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北京積極謀劃“碳中和”,提出“兩步走”戰略,北京市的遠期目標是建成近零碳排放城市。此外,論壇上正式發布第三輪北京市PM2.5來源解析結果。研究表明,現階段北京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近六成,其中又以柴油車、汽油車的貢獻最大。

  謀劃“碳中和”北京提出“兩步走”戰略

  去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對碳達峰碳中和作出了重大宣示:“我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一年來,我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昨日的論壇上,“碳達峰、碳中和”亦成為與會嘉賓熱議的話題。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明登歷詳細介紹了北京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成效及展望。“北京市迅速行動起來,堅決落實國家‘雙碳’目標和戰略部署。”明登歷說,北京積極謀劃“碳中和”,提出“兩步走”戰略。第一步,到2035年,碳排放率先達峰后實現持續下降。基於現有基礎和發展階段特征,北京將建立健全機制和政策,強化推動節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機動車“油換電”等措施,實現碳排放持續下降。第二步,北京市的遠期目標是建成近零碳排放城市。依托技術進步全面推進,實現碳排放迅速下降。

  明登歷表示,為落實“雙碳”目標,北京制定出“十四五”時期重點領域的降碳措施。例如,能源領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資源佔比提高到14%,外調綠電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城市供暖領域,鼓勵多能互補的新型供熱模式,推動供熱系統重構﹔交通領域,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6.5%,新能源車力爭達200萬輛,加強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建筑領域,持續推進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廣超低能耗建筑500萬平方米。

  PM2.5源解析發布區域傳輸與本地排放“四六開”

  大氣中PM2.5污染來自哪裡?治理的主要對象和優先順序是什麼?“源解析”提供了解決方案,是科學施策的基礎。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已開展兩輪大氣PM2.5來源解析,分別於2014年、2018年向社會公布。時隔三年,北京昨日再發PM2.5源解析結果。

  論壇現場,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研究表明,北京市現階段PM2.5主要來源中,本地排放佔六成,區域傳輸佔四成。相較上一輪源解析結果,本地排放中各類源絕對量實現“瘦身”,區域傳輸對北京市影響增加近一成,且隨著污染級別增大佔比上升,重污染日區域傳輸佔比超過六成。

  在本地排放中,移動源、生活源、揚塵源、工業源和燃煤源分擔率分別為46%、16%、11%、10%和3%,農業及自然本底等其他源約14%。其中,移動源中柴油車與汽油車佔比較大﹔生活源中溶劑使用和汽修等服務業貢獻突出﹔揚塵源主要以道路揚塵和施工揚塵為主﹔工業源中石油化工、水泥建材等行業佔比較大。

  “經過三年大幅減排,PM2.5本地排放源中,各類源的絕對量均大幅下降,實現‘瘦身’。與2017年相比,揚塵源降幅最大,其次是工業源和移動源。”劉保獻說,在總量“瘦身”的情況下,本地排放各類源相對構成比例略有變化。其中,移動源佔比(46%)依然最高,因排放基數大,移動源在全年不同時段和空間范圍內均是本地大氣PM2.5第一大來源,這與世界發達城市特征相似。生活源佔比凸顯,成為第二大來源。隨著能源、產業結構優化提升,包括支撐城市剛性運轉、服務業和涉及居民生活排放在內的生活源進一步凸顯,呈現出特大型都市的典型污染特征。

  聚焦三大領域北京明確“十四五”治污路線圖

  新一輪北京市PM2.5來源解析結果為下一階段治理大氣污染提供了科學支撐。

  研究表明,現階段區域傳輸與本地排放“四六開”。其中,區域傳輸影響較2017年上升約一成。特別是重污染日,區域傳輸分擔率達到64%±8%,是全年平均傳輸水平的1.5倍,表明區域協同減排是下一階段空氣改善的關鍵。本地排放方面,應繼續強化對本地排放中移動源(特別是柴油車)、生活源、揚塵源和工業源的精細化管理。

  昨天的論壇上,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李翔詳細介紹了北京“十四五”時期大氣污染的治理思路和重點方向。“十四五”期間,針對當前大氣污染的突出問題及污染來源,加強本地和區域協同共治、加強多項污染物協同治理,強化工程減排與管理減排並重,聚焦三大領域開展治理。

  在能源領域,控制思路為“轉低碳,增電力”。按照“終端電動化,遠端脫碳化”原則,協同控制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具體來說,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要按照淨煤減氣少油的原則,控制化石燃料總量﹔二是要加強建筑節能,完成3000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三是要積極發展光伏、熱泵等新能源,2019年北京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為8%,力爭到“十四五”末增至14%。“提到‘終端電動化’,比如,機動車是大家經常使用的終端產品,未來北京要繼續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淘汰老舊汽油車,讓車型結構更加優化。再說‘遠端脫碳化’,外調電力為北京貢獻了超四成的碳排放,今后要逐步壓減煤炭發電,向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轉化,這就實現了‘脫碳化’。”李翔說。

  在交通領域,北京在“十四五”時期的控制思路是“促更新、油改電”,推動電動化、公轉鐵、公交化,調整優化結構。

  在產業領域,控制思路是“夯責任,治VOCs(揮發性有機物)”,北京將構建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產業體系,重點管控“三大來源”,即:點面結合治理工業和服務業領域,源頭管理VOCs溶劑使用,標准引領加強生活源管控。

  文/本報記者王斌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