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2021年06月17日14:54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本報訊(記者張航)今天9時22分,搭載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二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准時點火發射,約573秒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飛船入軌后,將按照預定程序,與天和核心艙進行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將進駐天和核心艙,完成為期3個月的在軌駐留,開展機械臂操作、出艙活動等工作,驗証航天員長期在軌駐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目前,天和核心艙與天舟二號的組合體運行在約390千米的近圓對接軌道,狀態良好,滿足與神舟十二號交會對接的任務要求和航天員進駐條件。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是迄今為止我國研制的標准最高、各方面指標要求最嚴格的載人航天器。五院總體設計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高旭介紹,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共有14個分系統,是航天員實現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軌道艙配備了航天員在軌生活支持設備、交會對接敏感器等關鍵設備,為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做好充分准備﹔返回艙是飛船發射和返回過程中航天員所乘坐的艙段,是飛船的“大腦”﹔推進艙則裝配推進系統、電源等設備,為飛船提供動力,並在飛行過程中進行姿態軌道的控制。

高旭說,神舟十二號是迄今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飛船,它已經完全實現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之初載人飛船研制目標。

為保証天地結合的應急救援能力,神舟飛船研制團隊在此次任務中攜帶兩艘飛船進場,在兩個多月裡,一支隊伍並行開展兩艘飛船的總裝、測試及后續工作。

神舟·現場

出征!航天勇士!

仲夏,弱水河畔,萬木蔥蘢。在西北大漠腹地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在這裡發射升空。6月17日清晨,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從問天閣出發,奔赴發射場塔架區,開啟太空征程。

清晨6時許,問天閣前的圓夢園廣場已經來了不少准備送行的人們。他們中,有的是媒體記者,更多的是生活在東風航天城裡的發射場工作人員和家屬。“五年前在這裡送航天員出發,我剛剛嫁給發射中心工作人員,現在孩子已經四歲了。”劉女士牽著兒子的手說,這次帶孩子過來,讓他感受這神聖的時刻。

微陽初至,金紅色的太陽光沖破雲層傾洒大地,圓夢園內光與影靜謐祥和,出征現場庄嚴神聖、萬眾期待。航天員出征的通道一側,挂著橫幅,上面寫著“向航天員學習!向航天致敬”“祖國和人民期待你們載譽凱旋”。

6時30分許,身著乳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邁著穩健的步伐,走出一樓出征大廳,出現在圓夢園廣場上。他們邊走邊向兩邊的人們揮手致意。

此刻,圓夢園廣場彩旗飄揚、人頭攢動。歡送隊伍揮舞鮮花、國旗、彩旗,送上真摯的祝福。

出發區,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排成一行。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准備完畢,請指示!航天員聶海勝,航天員劉伯明,航天員湯洪波。”廣場上傳來洪亮的聲音。

“出發!”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尚福下達命令。

聶海勝、劉伯明和湯洪波迎著大漠朝陽,登上了開往發射場的專用車輛。

此時,在距離地面300多公裡的軌道上,天和號核心艙已做好各項准備,進入了交會對接軌道,等待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到來。

距離問天閣幾公裡外,發射塔架穩穩地擁抱著乳白色的船箭組合體。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正靜靜等待著三位乘客的到來。

晨光下,發射塔架由上至下徐徐打開回轉平台,長征二號F火箭托舉著神舟十二號飛船離開塔架的懷抱。火箭露出了全部面容,乳白色的長征火箭聳立在藍天與荒漠之間,直指蒼穹。火箭箭體上鮮紅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航天CZ-2F”字樣格外醒目。

這注定是值得紀念的一天,中國人探索浩瀚太空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神舟·揭秘1

天地結合 滾動待命

救援飛船具備8.5天應急發射能力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制。相比五年前發射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它已經完成了進一步的優化升級,獲得了大量新技能。此次任務中,神舟十二號飛船將實現五個“首次”。

■首次實施載人自主快速對接。在空間站不斷調整姿態的配合下,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能快速與空間站對接,據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高旭介紹,神舟十二號就像是有著全自動駕駛功能的“超跑”,自主計算,自主判斷到達目的地。

■首次實施繞飛空間站並與空間站徑向交會。在此次任務中,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交會能力得到加強,具有更復雜的交會對接飛行模式,具備與空間站進行前向、后向、徑向對接口對接和分離的功能,並將在本次任務中首次開展繞飛和徑向交會對接試驗。

■首次實現長期在軌停靠。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將實現在軌停靠3個月,為此研制團隊對返回艙、推進發動機和貯箱的熱控方案,船站並網供電方案進行了專項設計,使飛船具備了供電、熱環境保障的適應性配套條件。

■首次具備從不同高度軌道返回東風著陸場的能力。

■首次具備天地結合多重保証的應急救援能力,開創了天地結合的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即攜帶兩艘飛船進場,由一艘飛船作為發射飛船的備份,作為遇到突發情況時航天員的生命救援之舟。根據系統神舟隊伍採用“滾動待命”策略,在前一發載人飛船發射時,后一發載人飛船在發射場待命,並具備8.5天應急發射能力以實現太空救援的能力。

神舟·揭秘2

艙體屏障 隔熱保溫

新“外衣”全效防護助神舟使命必達

與身著灰色調外衣的前輩相比,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一身銀閃閃的嶄新“外衣”讓人眼前一亮,這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歷時兩年精心研制的一款新型“低吸收-低發射熱控涂層”。

和以往神舟載人飛船的任務相比,這次神舟飛船在空間站停留的時間更久,面對的空間環境也更加惡劣。屆時,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迎向太陽側的艙體表面溫度將高達90℃,而背向太陽側的艙體表面溫度則低至-30℃。這種溫度差將對神舟飛船內部的空氣溫度造成嚴重波動,航天員的生活環境與多種精密設備在艙內也會受到影響。除了溫度的問題,長時間的太空停留,還會使飛船經歷持久的空間高強度紫外照射,以及多種帶電粒子配合高速原子氧的不斷轟擊,材料損耗將非常嚴重。

這件“外衣”是一種噴涂在航天器外表面的熱控制材料。在空間沒有熱對流與熱傳導的高真空環境下,隻有通過像熱控涂層這種以熱輻射形式進行溫度變化的方法,才能達到設計人員預期的艙外表面溫度。而“低吸收-低發射熱控涂層”可以通過它自身對太陽輻照的低吸收強反射能力,大大減少飛船受太陽長時間輻照的內部溫度升溫現象,再通過它自身的極低的紅外發射特性,在飛船處於背陽面時期減少輻射漏熱,大大減緩艙內溫度下降速率,起到保溫效果。當然,這款“外衣”還要具備抵抗空間中時時刻刻的高能紫外輻照、原子氧轟擊以及多種高能粒子與電離輻射的攻擊,為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全方位做到外部保護屏障,可謂是全天時無間斷全效防護服。

為了研發出這種新型功能材料,研發團隊確定了熱控涂層低吸收與低發射兩項關鍵技術指標,經過反復試驗,研制團隊從新型低吸收低發射熱控涂層初期的研制,到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涂裝,再到后續所有載人飛船陸續換裝應用,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成功實現了符合預期設計要求的全新涂層材料,確保了航天員能夠有一個更加舒適的艙內環境,順利完成后續各項任務。 本報記者 張航

(責編:李博、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