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水平開放平台 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制度創新護航“兩區”建設

2021年03月25日07:58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制度創新護航“兩區”建設

  CBD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自去年10月31日啟動運營以來,已受理和咨詢業務560余次。 本報記者 程功攝

  本報記者 潘福達 袁璐

  2020年9月,北京肩負起同時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歷史重任,全力打造改革開放的“北京樣板”。以首善標准推進“兩區”建設,不僅需要政策創新的突破,也要有相配套的制度保障護航。

  時不我待,隻爭朝夕。眼下本市正聚焦金融、航空服務、數字經濟、專業服務等九個重點領域,推動貿易、投資和人才流動的自由化便利化,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為“兩區”建設各項新政的加速落地創造條件。

  服務管家助力

  外資機構加速落地

  “從企業名稱核准到正式拿到企業營業執照,隻用了三小時!”日本SMC公司把第一個海外地區總部設在了北京亦庄,落地工作進展迅速,公司相關負責人連連稱贊。

  PayPal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邱寒深有同感:“公司在北京實現快速高效落地,可以節省更多精力專注於自身發展,我們真切感受到北京的開放與包容。”今年1月,全國首家外資全資控股持牌支付公司——國付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北京,由第三方支付企業PayPal通過旗下公司全資控股。

  北京日益成為外資機構進入中國的首選地。2018年以來,50余家外資機構紛紛在北京展業,其中僅今年1月,就有4家重磅金融機構在京落地。

  吸引外資的“強磁場”如何形成?這離不開本市建立的“服務管家”工作機制。在外資金融機構服務工作專班,市金融監管局全員均為“服務管家”,局長霍學文是“首席服務管家”,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行政審批、配套服務等一站式、“一對一”專人服務。記者獲悉,“第一時間響應”,已成為“服務管家”們的座右銘,來華簽証、辦公用房、人才招聘、商務談判等外資機構拓展業務時遇到的各種麻煩都可以向“管家”求助。

  目前,北京“兩區”建設中涉及的102條金融領域政策已落地43項,落地率近半。北京還將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爭取一批金融對外開放的突破性試點在京落地實施,吸引更多優質外資金融資源來京發展。

  金融法院亮相

  司法保障再提升

  西城區紅蓮南路上,一棟灰色高樓煥然一新,鮮紅的國徽高高懸起,庄嚴地向世人宣告北京金融法院的誕生。這是繼上海金融法院之后,國內第二家金融法院。3月18日成立當天,北京金融法院就通過網上途徑受理了涉及資產糾紛的第一案。

  走進庄嚴的大樓,北京金融法院看起來很是炫酷。訴訟大廳設置了5台功能各異的訴訟服務一體機,可以分別為當事人提供訴訟風險評估、訴狀自動生成、自助立案、自助閱卷等訴訟服務。法院還設有大數據中心、電子卷宗生成中心、全國首個5G專業化審判法庭等。在大數據中心的屏幕上,實時顯示著被稱為“冒煙指數”的金融風險監測預警信息。

  “北京金融法院成立是我國金融法治建設的又一個裡程碑。”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邢會強分析,金融民商事糾紛和行政糾紛集中於北京金融法院予以審理,有利於進一步提高金融審判的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提高金融審判質量,更好更及時地化解金融糾紛,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作為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北京注冊的法人金融機構已達832家,2020年北京市金融機構資產總量超過150萬億元,佔全國一半以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安鳳德表示,北京金融法院將著眼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務,為促進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優質司法服務和有力司法保障。

  “跨省通辦”啟動

  優化營商無止境

  資本是聰明的,企業爭相落子北京,背后是多番權衡、利弊比較。這其中,營商環境是主要考量因素。

  今年1月,一個液氮罐剛運抵首都機場,就被緊急送至亦庄生物醫藥園的中關村國際生物試劑物流中心,經過徹底消殺后進入海關特殊物品監管場地進行查驗。這裡面儲存的是為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一名淋巴瘤患者加工制備的CAR-T細胞。這是全球首個獲批的CAR-T細胞療法首次在中國落地進行臨床試驗,也是人體血液細胞首度先出境、再入境進行臨床試驗。

  “先把人體血液細胞送出國加工,再運回國進行臨床試驗,這在以前還從未有過先例。”中關村國際生物試劑物流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構建生物醫藥國際合作研發便捷通道,北京海關依托經開區第三方專業公共服務平台“先行先試”,探索出臨床試驗出入境人體細胞監管的新模式,率先實現了全球先進療法的國際合作。

  這是本市優化營商取得的重要突破。依托中關村生物醫藥檢驗檢疫試驗區的建設,北京海關在全國海關系統率先開展低風險特殊物品智能審批,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實現審批“零等待”,網上審批時限由“人工3至5個工作日”縮短為“計算機秒級”,為生物醫藥企業縮短研發周期提供了便利。

  隨著“兩區”建設立體化推進,北京營商優化全面發力。在通州區政務服務大廳,京津間的“跨省通辦”窗口已經開始試運行,第一批56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京津跨自貿區通辦。城市副中心還將探索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蹚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進而實現京津冀政務服務事項、審批事項的標准化。另外,北京經開區也與天津經開區簽署相關協議,正式建立了國家級經開區跨省通辦工作機制。

  以“証照分離”改革為重點,本市著力破解企業“准入不准營”難題,將對全市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清單之外不得限制企業進入相關行業或領域,企業取得營業執照即可自主開展一般性經營﹔簡化審批方面,年底前本市取消審批、改為備案或實行告知承諾的事項力爭達到100項以上,自由貿易試驗區力爭達到150項。

  專家點評

  北京“兩區”建設探索開放新模式

  “北京市聚焦服務業重點領域,探索出了一條不受區域和對象限制的開放路徑。”普華永道中國綜合商務咨詢主管合伙人於勃認為,“兩區”建設是園區開放和產業開放共融共促的自主開放新模式,是北京在新形勢下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有益探索,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屬於“獨一份”。

  在他看來,制度創新是“兩區”建設的靈魂,以制度創新為引領,統籌政策清單、空間資源清單和目標企業清單管理,對於北京引進具有標志性、引領性和首創性項目落地,以及加速實現首都功能定位、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先行先試並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示范效應意義重大。於勃建議,北京可借“兩區”建設契機,結合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區域協同開放的特色,以制度創新促改革,推動貿易、投資和要素流動的自由化便利化,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強化對外資的吸引力。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