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紅樓將舉辦專題展覽獻禮建黨100周年 

五四足跡印磚瓦 紅樓孕育新文化

2021年02月19日09: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五四足跡印磚瓦 紅樓孕育新文化

坐落於東城區五四大街29號的北大紅樓落成於1918年,前身為北京大學第一院,曾是北大文科、校部及圖書館所在地,全樓紅磚紅瓦,因此被人們稱為“北大紅樓”。這棟“工”字形的建筑在100多年前曾是北京城最具現代氣息的建筑,它既是新文化運動的營壘,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也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發祥地之一。這裡,留下了一批探尋救國救民真理的先驅者的不朽足跡。

以北大紅樓為中心,附近幾公裡范圍內,還存在著多個紅色底蘊深厚的地標,如北京大學民主廣場、《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吉安所左巷毛澤東在京居住地、李大釗故居、中法大學舊址等多處歷史文化遺存。這條北大紅樓紅色文化帶,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奮斗歷史的見証。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大紅樓內正在籌辦一個關於中國共產黨建黨早期歷史的專題展覽,為建黨100周年獻禮。

追溯紅色歷史

還原百年前房間布局

目前,北大紅樓已經成為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所在,設有蔡元培、陳獨秀專題陳列室,還原了李大釗圖書館主任室、毛澤東工作過的閱覽室,並保留著魯迅授過課的學生大教室,還原了“五四”前夜場景的“新潮社”模樣。

在一層東南角的李大釗圖書館主任室,百年前的布局清晰可見。展室分為內外兩間,靠北的一間是會客室,正中擺有六把木椅和一張木桌,茶盤裡還放著老式茶壺和茶杯。窗邊的報架上,折疊挂放著泛黃的老報紙。靠南一間是李大釗的辦公室,兩個書櫃裡擺放著舊書,辦公桌上的筆墨紙硯也復原為剛剛使用過的樣子。一本1919年的台歷,紙頁已泛黃卷曲,時間正好停留在5月4日。

時光回溯到百年前,從1920年起,李大釗陸續在北大開設了《唯物史觀》《社會主義與社會運動》等課程,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引入課堂。這是中國大學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正式列入大學課程。與此同時,李大釗與陳獨秀、張申府等人,在紅樓二層文科學長室創刊《每周評論》,開辟了一個初步介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陣地。后來,李大釗為《新青年》主編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親自撰寫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這是中國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作比較系統、完整的介紹。

當年,李大釗把位於紅樓的北大圖書館辦成了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他發起成立進步社團,經常組織和領導北大進步學生開展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活動。從那以后,馬克思主義在北京、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很多人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0年10月,在北大紅樓,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產黨小組。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黨組織。當時,李大釗每月從自己薪俸中捐出80元,作為小組活動經費。1920年11月,北京共產黨小組舉行會議,決定成立共產黨北京支部。李大釗被推選為書記。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立,有力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北方的傳播。

在北大紅樓一層西頭靠南的第二閱覽室,又稱為“新聞紙閱覽室”。這裡也被盡可能還原成當年的模樣。從1918年10月到1919年3月,毛澤東曾在此擔任圖書館助理員,主要工作是登記新到報刊和讀者姓名,管理15種中外文報紙,月薪8塊大洋。也就是在這裡,毛澤東在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的影響下,逐步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北京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文物資料保管部副主任劉靜介紹,2019年9月4日,北大紅樓二層首次對公眾開放,內設“五四現場”和“光輝起點”兩大專題展。同時,北大紅樓內的文科教員休息室、日刊處等場景也被一一復原。目前,北大紅樓內一層、二層復原的舊址一共有12個。劉靜說,北大紅樓內的這些場景都是根據歷史資料、北大學生、職工的回憶,還有一些歷史圖片等來完成復原的。

展覽接連不斷

地上四層將設專題展

近年來,北大紅樓正在被很好地利用起來,樓內各類展覽接連不斷。2009年至2019年,曾經舉辦“新時代的先聲”展覽,主要為新文化運動相關的基本陳列,2018年至2019年,則開設了“不忘初心、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展覽。

劉靜介紹,近年來,前來北大紅樓參觀的觀眾呈逐年遞增的趨勢,尤其是每年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這裡總能接待大批的參觀者。最高峰在2019年,接待了大約30萬觀眾。

劉靜透露,目前,原來在北大紅樓三層、四層辦公的相關單位已經全部騰空,還文物以本來面貌,同時,未來將更好地承擔起展覽展示的功能。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了向黨的生日獻禮,目前北大紅樓正在布置關於中國共產黨建黨早期歷史的專題展覽,一至四層都被設置為展廳,在今年黨的生日前將向社會開放。

文化地標眾多

見証崢嶸歲月

就在北大紅樓不遠處,還有一處紅色地標,即位於沙灘后街55號的原北京大學數學系樓。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這座兩層青磚回廊結構的建筑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四面有門,組成十字形結構,每層有4個大的房間,建筑面積約1400平方米。

北京市東城區有效利用北京大學數學系樓資源,自2016年起策劃推出了“光輝起點——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在東城”主題展覽。展覽共展出展品660余件,綜合運用圖片、文物復制件、雕塑、油畫、音視頻、沙盤等形式,集中展示從1840年鴉片戰爭至1927年大革命時期發生在東城域內的重大革命歷史事件,復原再現了一大批北大紅樓紅色文化資源帶內的著名遺存記憶和革命軼事。

此外,北大紅樓附近還存在著北京大學民主廣場、《新青年》編輯部舊址、吉安所左巷毛澤東在京居住地、亢慕義齋舊址、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國民黨北京執行部(市黨部)舊址、李大釗被捕地、“三一八”慘案發生地、王荷波等烈士犧牲地等多處歷史文化遺存。這一片紅色文化帶見証了一段段崢嶸歲月,承載著北京百年的紅色記憶。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