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順義區勝利街道怡馨二社區,社區工作者不懼大風嚴寒,堅守疫情防控崗,嚴格落實測溫、驗証、掃碼、登記等防控措施。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本報訊(記者 駱倩雯)昨天,強勁的冷空氣如約抵京,北風呼嘯,氣溫驟降。昨天19時,平原大部分地區氣溫為-18℃左右,截至昨天22時,南郊觀象台最低氣溫-18.3℃,打破20年來北京同期氣溫最低紀錄。氣象部門提醒:近期氣溫持續偏低,大家出行注意防風防寒防凍。
昨天是“二九”第八天,強冷空氣就來了。早晨南郊觀象台最低氣溫隻有-10.1℃,白天氣溫不但不升高,反而繼續降低,到中午12時,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在-12℃至-11℃之間,南郊觀象台達到-11.1℃。白天風力平均四五級,陣風八九級,氣溫一直緩慢下降,從昨天8時至16時,南郊觀象台氣溫在-10.5℃至-13.7℃之間。大風黃色、持續低溫黃色預警持續生效中。
相比去年底“霸王”級的寒潮,這次冷空氣絲毫不遜色,可以說是“王炸”級別。氣象專家黃述印表示,此次冷空氣來襲,北京市發布了大風黃色和持續低溫黃色預警,但沒有發布寒潮預警,是因為這次北京地區沒有達到寒潮級別。
寒潮有具體定義,也有強弱之分。根據《冷空氣等級》國家標准:某一地區冷空氣過境后,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於或等於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時,可認為寒潮發生。寒潮藍色預警信號是寒潮預警信號中的第一級別。
黃述印表示,去年底的“跨年”寒潮來臨之前,北京白天最高氣溫大約在2℃,最低氣溫-5℃上下﹔但這次強冷空氣來臨前,北京的最高氣溫隻在冰點上下,最低氣溫僅-10℃。所以,在本就低溫的基礎上再來強冷空氣,氣溫還要繼續下降,寒冷也就可想而知了。
氣溫低,加上大風“加持”,人們會感覺格外寒冷,這種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不要小瞧風寒效應,因為隨著北風呼嘯,會快速把人身上的熱量帶走。一般來說,在室外-5℃至-10℃的天氣下,人的臉和手就會有明顯的疼痛感。這次強冷空氣下,人的體感溫度也會更低,會明顯覺得更冷,大概就是在冰箱速凍層的感覺。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通過大量的科學實驗,風速大小和人體冷暖感覺的關系大致如下:當氣溫在0℃以上時,比如無風時溫度為10℃,風力達3級時,人體感溫度為5℃﹔5級風時,人會感到氣溫像0℃時一樣﹔而當7級風時,人就會感覺到和-3℃時相同。通過實驗大致計算出這樣的數據:當氣溫在0℃以上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到3℃至5℃﹔氣溫在0℃以下時,風力每增加2級,人的寒冷感覺會下降6℃至8℃。
不過好在風寒效應隻發生在暴露在衣物之外的皮膚上,所以隻要挑選合適的衣物,盡量減少裸露在外的皮膚,就能將風寒效應降到最低。
據資料統計,2000年以來南郊觀象台(冬季)極端最低氣溫為-17℃(2001年1月16日)。昨天19時,平原大部分地區氣溫為-18℃左右,截至昨天22時,南郊觀象台最低氣溫-18.3℃,打破這一紀錄。根據預報,今天早晨平原地區氣溫可達-20℃左右,相關部門及廣大市民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防范提示
1風大、氣溫低,公眾需採取防風、防寒、防凍措施。體弱人群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做好健康防護。
2北京地區自去年12月12日以來基本無降水,空氣干燥,加之風力較大,極易引發火災,需注意用火、用電安全。
3未來一周氣溫仍較低,需防范對能源調度、設施農業等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