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 

“通武廊”協同發展生機勃勃

2020年12月18日09:23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通武廊”協同發展生機勃勃

  千年大運河,起於北京市通州區,流經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武清區,直奔浙江杭州。大運河哺育的“通武廊”,地處京津冀交界之區,地相接、水相連、人相親,被稱為“小京津冀”。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產業重構、資源整合早已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帶動“通武廊”協同成長。近日,記者走進“通武廊”,看到城市副中心“橋頭堡”效應顯現出勃勃生機。

  共建“北運河文化帶”

  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也是連接京津冀的紐帶。處在京津冀核心區域的“通武廊”,正在共建北運河文化帶。

  目前,大運河城市副中心段游船已正式通航﹔廊坊市堅持把推進北運河香河段旅游通航作為“一號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明年6月,大運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將與廊坊段通航﹔武清區正在積極探索大運河文化發展新路徑新方法,大力加強北運河通航和文化帶建設。

  前不久,在第五屆“通武廊”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通武廊”三地文化旅游部門發布《北運河文化旅游創新發展·廊坊宣言》,確立“高質量打造運河文化帶”的目標,將在北運河逐步打造出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游長廊。12月7日至17日,“2020‘通武廊’文化交流季”推出豐富多樣的線上線下文化活動。這項活動以“多彩‘通武廊’,攜手新時代”為主題,緊扣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發展主線,聚焦“通武廊”文化傳承與創新,使三地的溝通合作更加緊密,為促進“通武廊”多維度文化領域創新交流推波助瀾。

  產業協同突飛猛進

  為了更好地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以實際行動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2019年4月,“通武廊”三地規劃興建“通武廊”產業共同體,主要承接北京高端產業、高科技研發機構和相關項目。

  “通武廊”產業共同體規劃總面積為19.5平方公裡,推動三地各利用6.5平方公裡土地,在該區域統一規劃招商建設運營,推動三地互利共贏發展,並實現人才、稅收、就醫、戶籍等方面協同發展。

  三地通過共建產業共同體,可以整合資源,擴大規模,發揮各自優勢,使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實現共贏。

  “‘通武廊’產業共同體還將在跨行政區域稅收政策、產業政策、利潤分成等多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武清區京濱工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武清區將利用廊坊北部與武清區大王古庄鎮交界處的土地,引入通州項目在廊坊、武清投資落地,共同打造共建共享的示范樣板。此外,還將整合8000平方米樓宇資源,打造“通武廊”青創、科技、人才聚集高地和創新創業示范區。

  跨界生態長廊呼之欲出

  今年9月,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南側,佔地11.2平方公裡的“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如期開園。這個公園面積約為紐約中央公園的三倍,佔城市副中心7%以上的面積,真正實現“森林入城”。如今,“城市綠心”近萬畝景觀樹木蔚然成林,全長5.5公裡的星形園路閉合成環,成為城市副中心以及“通武廊”最具有標志性和示范性的“生態明珠”。

  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的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這裡的“萬畝銀杏林”是環京片區規模最大的銀杏森林,大廠還打造了“百畝玉蘭園”“千畝櫻花園”,與“萬畝銀杏林”串聯成線,構成北京城市副中心東部綠色屏障。

  在北運河天津武清段,被稱為“北方水上園林”的南湖景區波光粼粼,湖邊的樹木花色四季變換,美不勝收。景區內有一條步行路,同時還有一條用彩色瀝青鋪就而成的騎行專用道,5公裡長的環湖景觀,成為“通武廊”生態長廊中的靚麗風景線。今年以來,武清共完成造林綠化面積1.43萬畝,發展林菌、林藥、林糧等林下經濟8萬畝。“通武廊”共同做好跨境河道水體治理,使得武清區內的北運河、龍北新河等入境水質明顯提升,標志著“通武廊”生態河流體系已經形成。

  高端人才“流動”起來

  今年30歲的高智偉是河北石家庄人,以前在北京亦庄北方華創公司做機械研發工程師,3年前應聘到武清開發區三英精控儀器設備有限公司,雖然做的還是老本行,工資也比以前少點兒,但是高智偉掩飾不住高興的神情。

  “今年我准備在武清買房了,這要在北京,想都不敢想。”他說:“我是借‘通武廊’人才協同發展的東風一路走來,感到特別幸福。”

  2017年,高智偉通過“通武廊”聯合招聘平台發現了武清這家名叫三英精控的企業,令他心動不已。可是,一想到換工作后要面臨戶口、職稱認定、養老保險轉移等一系列衍生問題,他有些猶豫。

  經過咨詢,他了解到武清區可以為研究生學歷的求職者落戶口,並且享受跟天津市民一樣生活待遇。高智偉二話沒說,立即決定到武清發展。

  “來到武清后,公司給辦理了落戶,按照武清制定的六個層次人才引進獎勵標准,我被評為第五層次人才,每年能領到7200元的人才獎勵。”他笑著說:“在這家公司,我能參與多項高真空、先進光學儀器設備的研發工作,對今后評職稱都很有幫助。現在我打算和愛人買套屬於自己的房子,真正有個家。將來子女上學、就業都能享受天津市民待遇,挺好的。”言語間,高智偉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高智偉工作、生活的變遷,是“通武廊”人才一體化的縮影。自2015年10月“通武廊”啟動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以來,三地已打破行政藩籬,實現了人才引進互融互通、人才評價互認互准、人才培養共育共培、創新平台共建共享。本報記者 韓梅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