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澱區各類金融機構超3200家 金融業成第三大支柱型產業

2020年11月25日21:17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11月25日電(董兆瑞) 今天上午,海澱區召開“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金融專題新聞發布會。記者從會上獲悉,近五年來,海澱區金融業增加值從500億元增長到上千億元,年均增速達14.8%,佔全區經濟比重達到12%,成為繼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之后的第三大支柱型產業。

“近年來,國新財務、航發財務、科創母基金、盧森堡國際銀行北京代理處等重點機構相繼落戶海澱,由傳統金融、新興金融以及各類金融要素組成的金融體系已經初步建成。”海澱區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劉建民說。截至目前,海澱區各類金融機構及分支機構總數超過3200家,其中涵蓋40余家金融總部機構、27家財務公司、800余家私募股權投,各類金融要素不斷聚集。

海澱成立全國首家企業續貸受理中心

海澱區擁有15萬家左右的科技企業,包括了1萬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萬多家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還有佔全國近五分之一的獨角獸企業。“面對數量眾多的市場主體和龐大的融資需求,海澱區聚集了以40多家服務科技企業為特色的科技分支行和中小企業專營機構,推動開展了投貸聯動、知識產權質押等金融服務創新。”劉建民表示。

其中,海澱區中小企業協會與中國工商銀行在全國首開中小企業集合授信先河,雙方簽署了總額20億元的純信用貸款集合授信協議,簽約至今已有近千筆中小微企業低成本的信用貸款成功發放。去年8月,海澱區政府聯合北京市銀保監局設立全國首家企業續貸受理中心。“通過銀行保險機構派駐人員集中辦公,為小微企業現場提供續貸受理審批及其他投融資服務。”劉建民說,“首期吸引了15家銀行入駐,在精簡審批材料、壓縮審批時限的標准流程等方面先行先試,旨在打造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北京樣本’。”劉建民透露,接下來,海澱區將推動續貸中心二期建設,建立健全續貸中心配套體系。

“一企一策”貼心服務近千家企業上市挂牌

目前,海澱區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36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158家,連續多年居全國地級市(區)首位。自創業板設立以來,已經助推15家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第一批創業板注冊制審核通過企業譜尼測試成功上市。此外,還有600多家三板、四板挂牌企業。

記者了解到,“戰時”工作機制是去年海澱區為保障駐區企業登陸科創板創造性地構建的新型工作機制。海澱區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丁朝霞介紹,自去年3月23日上交所開通審核通道至7月22日首批科創板企業集中上市的近百日會戰中,海澱區金融辦遵照科創板定位及上市標准,精確篩選后備上市企業、動態更新重點擬上市企業名單、實時跟進企業上市申報進展,全天候解決企業上市問題,全方位加速企業上市進程,走出了一條服務保障科創企業上市的樣板之路。

同時,海澱區密切關注企業上市以后的發展情況,為幫助解決民營科技型上市公司因股票質押問題出現流動性困難,海澱區在全國率先成立百億紓困基金,構建以“一個資金池,多個運行平台”為主體的“股+債”防范化解流動性風險工作體系,用市場化方式支持上市企業健康發展。

金融科技搶先“起跑” 聚集360余家重點金融科技企業

“數字經濟時代市場需求快速變化,金融服務創新要求越來越高。”劉建民說,為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產品供給,2018年以來,海澱區發揮自身科技創新優勢,聯合西城共同建設北京金融科技與專業服務創新示范區,推動科技與金融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相互賦能。“我們通過開展金融科技產業‘八個一’工程,打造了中關村論壇金融科技平行論壇、金融科技會客廳等品牌項目,孵化吸引了一大批優秀金融科技獨角獸企業和領軍企業。”

截至目前,海澱區金融科技和專業服務機構達2400余家,包括20多家上市企業和11家獨角獸企業。“其中,由清華大學姚班師生設立的華控清交信息科技公司,創業至今兩年時間已經成為了行業翹楚。”劉建民說,“這種以前沿科技為核心競爭力的創業模式正是海澱金融科技產業最大的特點,也是海澱科技與金融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生動體現。”

接下來,海澱區還將進一步探索科技金融發展路徑。劉建民表示,海澱區將以“兩區”建設為契機,疊加科創金融試驗區政策紅利,進一步發展新型金融業態,做實做強“海澱創新基金系”,打造創業投資聚集區,同時深化續貸中心建設,推動符合科技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模式創新,著力構建覆蓋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體系。

目前,海澱區已初步形成了以全國創新資本中心、企業上市發展中心、金融科技創新中心、“海澱創新基金系”和金融領域創新合作伙伴關系為“四梁八柱”的發展格局。未來五年,海澱區將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服務中小微企業的效能,提升“海澱板塊”含金量,積極推動硬核科技企業登錄科創板,力爭年度新增上市企業20家以上,培育百億級、千億級企業5-8家。

(責編:董兆瑞、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