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2000”2020年北京國際音樂節收官

2020年10月21日08:15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致敬2000”2020年北京國際音樂節收官

  昨天,青年演奏家林瑞灃和指揮余隆聯袂演出

  2000年12月16日晚,中國愛樂樂團在總監余隆的指揮下以瓦格納的歌劇《唐豪瑟》序曲發出了“愛樂第一聲”。20年后,2020年10月20日晚,中國愛樂樂團在余隆總監的指揮下再度奏響了《唐豪瑟》序曲為中國愛樂樂團慶祝20歲生日。歷史與今天在音樂中實現重合、再現,令藝術家和觀眾們無比感慨。至此,主題為“我們生於2000”的紀念中國愛樂樂團成立二十周年慶典音樂會落下帷幕,為期10天的第二十三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也於10月20日晚在保利劇院圓滿閉幕。

  “有人說,中國愛樂的聲音是囂張與內斂、霸氣與溫暖的。下面我們有請負責霸氣與溫暖的余隆和負責囂張與內斂的李南上台。”當晚,在主持人白岩鬆幽默的開場下,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和藝術總監、首席指揮余隆登上了舞台。

  余隆先是幽默回應白岩鬆說:“霸氣是李團,我是比較溫柔的。”隨后他感慨地說:“20年前當樂團總監時我很年輕,我是跟著樂團一起成長的,是樂團把我帶大的。20年一路走來的還有30多人,今天早上排練完了之后特別感動,特別感謝大家手牽手度過這20周年。”大家集體通過鼓掌和跺腳來感謝樂團的演奏家們。

  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基金會每年都會對一位藝術家或者一個藝術團體頒發“年度藝術家”榮譽。本屆“年度藝術家”榮譽授予中國愛樂樂團。這是繼2011年中國愛樂樂團獲得此榮譽后,第二次成為北京國際音樂節的“年度藝術家”。

  現場

  為愛樂樂團“慶生” 青年演奏家送祝福

  當晚,於明月、林瑞灃、劉珅、歐陽娜娜、鞠小夫這五位與樂團同齡的青年演奏家聯袂登台為中國愛樂樂團“慶生”。在本屆音樂節開幕式上指揮了自己創作的作品《獻給2020》的著名作曲家鄒野,也將濃縮了中國愛樂樂團二十年來經典之作的改編作品《致敬2000》呈獻給了觀眾。

  作為一場慶典音樂會,“我們生於2000”涵蓋了門德爾鬆、馬克斯·布魯赫、柴科夫斯基、古斯塔夫·馬勒等這些古典浪漫時期作曲家的作品。無論是清新動人的馬勒《第四交響曲》第四樂章,還是門德爾鬆百聽不厭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或是拉赫瑪尼諾夫膾炙人口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以及柴科夫斯基雋永深情的《如歌的行板》、布魯赫《為中提琴與管弦樂團所作的浪漫曲》,在幾位青年演奏家和中國愛樂樂團的配合下煥發出青春的光彩。

  音樂大師馬勒的交響曲作品如今已成為全球舞台上的核心焦點,中國愛樂也是最早在國內推廣和演繹馬勒作品全集的樂團。此次,他們奏響了清新動人的《第四交響曲》第四樂章,青年假聲男高音歌唱家劉珅擔綱獨唱,展現這部融合交響曲與藝術歌曲兩種音樂體裁美感的杰作不可替代的魅力。門德爾鬆的《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堪稱常演常新的經典,雖然年輕卻有著豐富舞台經驗的小提琴家林瑞灃與樂團帶來了新的詮釋。觀眾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青年大提琴家歐陽娜娜也參演了本場音樂會,帶來柴科夫斯基雋永深情的《如歌的行板》和改編自德沃夏克經典歌劇詠嘆的《月亮頌》。德國音樂家布魯赫《為中提琴與管弦樂團所作的浪漫曲》盡管在公眾知名度上不及他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和《蘇格蘭幻想曲》,但卻是一部充分挖掘和展現中提琴獨特氣質、備受資深樂迷喜愛的佳作,中提琴演奏家於明月的演奏讓觀眾重新認識了中提琴……

  音樂會的最后一部作品是樂團委約中國當代著名作曲家鄒野先生譜寫的《致敬2000》,確切地說,這是鄒野改編的一部作品。從貝多芬《三重奏協奏曲》、理查·施特勞斯《英雄生涯》到崔健的《一無所有》、陳其鋼的《悲喜同源》等中外名作被依次奏響——這些旋律都曾是中國愛樂樂團二十年歷史上重要演出的高光時刻。《致敬2000》與音樂會的主題十分契合,是中國愛樂樂團20周年最好的回顧和總結,也是向新世紀的開端、向過往20年的光輝歲月、向一路走來所有關心關愛中國愛樂樂團成長的朋友們致敬,樂團充滿深情的呈現感染了現場觀眾。在這一作品的結尾,參演的青年音樂家於明月、林瑞灃、劉珅等人依次上台,在台上為中國愛樂樂團奏響《生日快樂》的溫馨旋律。與此同時,中國愛樂樂團奏響了二十年前第一場音樂會時演奏的《唐豪瑟》序曲,將晚會推向了高潮。

  謝幕時,余隆指揮指引從2000年建團時就加入樂團的成員起立,觀眾用熱情的掌聲向這些在中國愛樂樂團的舞台上兢兢業業演奏二十年的音樂家們致敬。在隨后的返場中,樂團為觀眾加演了柴科夫斯基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中的《大波蘭舞曲》等作品,保利劇院沉浸在一片歡呼和掌聲中。

  文藝彈

  “古典音樂會帶來生命之光”

  致敬和青春是貫穿本屆音樂節的兩個關鍵詞。

  音樂節向來不乏致敬。而因為疫情,本屆音樂節的致敬顯得很特別。本屆音樂節的開幕音樂會上抗疫主題新作《獻給2020》世界首演,回顧了這不平凡的一年,致敬疫情期間的逆行者,撫慰人們的心靈。

  為期十天的北京國際音樂節通過利用線上、線下聯動的新模式,提供了超過240小時的精彩內容。為此,斥巨資從環球、DG (德國留聲機公司) 、索尼、拿索斯購買正版內容。“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有大量的音樂家8個月時間在演出上是顆粒無收的,恰恰是在音樂版權方面是有收入的。”音樂節藝委會主席余隆屢次強調了音樂節對版權的重視也是對音樂家們的尊重和致敬。

  此外,2020年恰逢貝多芬誕辰250周年,致敬樂聖當然是音樂節不可缺少的環節。無論是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專場音樂會,還是BMF少兒樂團演奏的公益兒童專場音樂會,無一不體現了這一點。

  此次北京國際音樂節上的另一大亮點就是,青年音樂家頻頻登台。既有十位優秀的青年小提琴家相繼亮相三場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全集音樂會,又有閉幕式上的五位出生於2000年的青年音樂家同台表演。此外,在午間音樂會中也不乏鋼琴家孫佳依、小提琴家高參等青年音樂家的加盟。這不僅體現了北京國際音樂節為青年音樂家提供廣闊舞台的理念,也顯示了古典音樂薪火相傳的力量。

  實際上,致敬和青春這兩個關鍵詞無一不體現著音樂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無論是對疫情中逆行者的歌頌,還是對逆境中艱難前行的音樂家們,音樂都扮演著非同尋常的撫慰作用﹔而讓更多的青年音樂家在古典音樂舞台上綻放光彩,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音樂廳,了解並愛上古典音樂,則同樣彰顯了音樂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正如余隆所說“古典音樂是不容易的行業,這條道路並不一定給你帶來財富,但會給你帶來生命之光。這個光會一代代人影響下去”。讓古典音樂這束“生命之光”真正點亮人們的生活,是古典音樂人永恆的使命和責任。音樂節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本組文/本報記者 田婉婷

  統籌/劉江華

  攝影/本報記者 崔峻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