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成立27.85億元科學家基金 撬動前沿科技落地轉化

2020年10月19日08:04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來源標題:讓更多前沿科技成果“點石成金”

  中關村科學城探索前沿技術創新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迎來重磅進展。今天(10月19日),總規模27.85億元的5隻科學家基金將在海澱簽約。

  近年來,借助科學家、高校、新型研發機構、新型服務機構、社會資本、政府等多重力量,以中關村科學城為代表的北京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效率不斷提升,釋放巨大創新潛能。

  科技創新供給邁上新台階

  智能物流機器人在車間自由穿梭,運輸精度在10毫米內,沒電了會自己充電,夜晚也可以進行無燈運作……在廣東東莞,有“糖果王國”之稱的徐福記廠區裡,過去要由數十名工人協同作業的一條生產線,在曠視科技AI技術和物流機器人的幫助下,實現了全無人化生產。

  幫助徐福記實現無人車間的技術密碼,藏在數千公裡之外的北京。

  上周,海澱區金隅智造工場,曠視機器人實驗室首次揭開神秘面紗。9年前,從清華姚班走出的印奇、唐文斌、楊沐三人創立曠視,如今已將AI技術應用在城市大腦、智慧物流、消費電子等多個板塊,僅智慧物流這一最新發力的領域已經有上百家客戶。

  像曠視這樣用前沿技術撬動巨大產業創新潛力的故事在北京不斷上演。近年來,一批前瞻性、帶動性強的高端原創成果在海澱轉化落地。 

  技術團隊源自北航的羅森博特骨科手術機器人,在全球率先實現了術中實時3D導航、輔助骨折復位操作、自動手術規劃。由哈佛、麻省理工、清華等頂尖高校的學霸聯合成立,總部位於中關村西區的腦陸科技團隊已經將比肩全球同行的腦科學技術科技應用在工地、礦井甚至千家萬戶之中。

  一個個生發於高校、科研院所的“硬科技”項目成長壯大背后,是原創科技成果不斷迸發的驅動力。近幾年來,網絡空間安全國家實驗室、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創新載體建設全速推進﹔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學習專用處理器等一批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顛覆性成果正在形成﹔企業創新投入不斷加碼,高新技術企業、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經費增速喜人。

  依托中關村科學城,北京科技創新供給正在邁上新台階。

  新型研發機構探路“無人區”

  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存儲器,就能存下全世界產生的所有數據——量子存儲讓這樣的“天方夜譚”加速成為現實,而這僅僅是量子技術的冰山一角。

  面向“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國際引領”,3年前,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落地海澱,探尋量子世界的基礎創新與前沿科技。清華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成為這裡的首任院長。1年后,專供人工智能領域的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北京大學教授黃鐵軍出任院長。

  量子研究院、智源研究院,他們都有個共同的名字——“新型研發機構”。這些研發機構不設條條框框和傳統科研體制約束,支持科學家勇闖科技前沿“無人區”,挑戰最基礎的問題和最關鍵的難題。

  過去幾年,北京圍繞信息技術、生命科學等重點領域,建設了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中關村海華信息技術前沿研究院、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等多家新型研發機構,集聚了薛其坤、姚期智、王中林、黃鐵軍等一批世界頂尖科學家,而這些新型研發機構悉數落地海澱。

  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薛其坤領導的“錫烯超導中發現新的伊辛配對機制”項目取得突破,並於2020年3月發表在頂級學術雜志《科學》上。“量子桌面光源”成果已完成樣機的制造,進入落地推廣階段。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石墨烯核心技術研發取得重要突破,超潔淨石墨烯薄膜、石墨烯單晶晶圓、超級石墨烯玻璃、超級石墨烯光纖、石墨烯玻璃纖維等一批科技成果領跑國際。

  依托新型研發機構等密集的科研資源,中關村科學城面向重要領域展開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收獲碩果。

  耐心資本為創新“接棒”

  “要麼上書架、要麼上貨架。”國家863計劃機器人技術主題專家組組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在談論科技工作者的目標時深入淺出地說。

  兩年前,王田苗、薛其坤等科學家受邀,成為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合伙人”。科學家在國家科技產業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縱觀全球皆不言自明。無論是美國的微軟、高通、谷歌,還是中國的曠視、商湯、寒武紀、天智航,成功的中美科技企業發展都留下了科學家或其學生創新創業的重要足跡。

  然而,從“書架”走上“貨架”的過程道阻且長。“有些項目或創業者可能最初完全不被看好,但最終實現數十億收入、走向上市。這個過程有人需要8年到10年,確實需要耐心。”王田苗說。

  “科學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著深刻理解和廣泛人脈,社會資本則有著對市場和產業的敏銳眼光。”中關村科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天正式發布的5隻科學家基金,將通過優秀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無縫對接,超前布局一批前沿核心技術,提前介入成果轉化中試階段,加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步伐。

  支撐中關村科學城創新發展的市場化運營平台、中關村科學城公司總經理朱平介紹,五隻基金在支持科學家創業上各有特色及優勢。比方說,創新工場科學家基金在人工智能領域內很有影響力,奇績創壇基金擅長為創業團隊提供“孵化+培訓+投資”的綜合服務,中關村智友科學家基金在機器人領域具有深厚的行業沉澱及資源積累,清華電子信息學科引導基金專注電子信息領域早期項目投資,中科創星硬科技二期基金擅長對中科院早期硬科技項目的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發揮市場化平台作用,協同多主體構建面向創新的全鏈條、全周期“耐心資本”服務體系,截至目前,中關村科學城已經形成了規模達600億的“中關村科學城創新基金系”。

  “在全球大變局之下,海澱作為中國乃至全球創新創業的高地,推動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在中國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王田苗說。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